虽然几天来在与巴基斯坦交手的战场上输得一塌糊涂,但印度方面的宣传战线上却是形势一片大好,各种欢呼胜利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
在下妄自揣测,如果印度军队的战斗力能像宣传线一样强的话,恐怕印度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了。
从政界到军界,印度上上下下几乎陷入了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欺骗的虚幻梦境。首先是印度快报、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印度空军中将巴蒂11日透露的消息称,印度军队“击落了数架巴基斯坦飞机”。
但这位空军中将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并表示“击落的巴基斯坦飞机并没有坠毁在印度境内”,因此无法统计巴基斯坦方面的伤亡和损失。
这样的言论堪称逻辑鬼才:我就是说打掉了巴基斯坦的飞机,反正飞机掉在对面了我也无法验证,如果巴基斯坦方面也不承认,那就是谁都无法证明我说了谎话,也无法证明我说了真话。
巴蒂将军辛苦了!
然后是总理莫迪在5月12日放出强硬言论,称是由于印军直捣巴基斯坦“心脏”,巴基斯坦才敦促国际社会缓和紧张局势。
而且,印度之所以接受巴基斯坦的和平呼吁,是因为巴方“表示不会再沉迷于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或军事冒险”。
说实话,如果是在今天吃晚饭的时候看到这则消息,小编我肯定是一口饭喷到手机屏幕上。
再然后是今天印度退役陆军中将尚卡尔对媒体大方决策,称“相较于与巴基斯坦军队作战,印度更应选择中国作为对手”。
他举出的理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巴基斯坦军队的战斗力比解放军要强,是因为巴军对中国产武器的操作熟练度甚至高于解放军,而且,解放军“长期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实战表现不一定比巴军强。
法力无边?
这位将军的言论虽然荒谬,但却反映出印度高层的一种真实心态,那就是他们的真正对手是中国,而并非要弱好几个级别的巴基斯坦。
只可惜,印度方面尽管在吹牛方面战力满格,但实际的战斗力却是有目共睹的拉胯,因此连国际媒体都看不下去莫迪的自吹自擂,而将之讽刺为“虚构的胜利”。
而之所以印度高层这一次歇斯底里般自我吹嘘,试图讳败为胜,是因为他们并不傻:这一次小败于巴基斯坦,输掉的不仅仅是自家的脸面,大概率还得搭上印度今后几十年的国运。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一百年后来回看,搞不好历史学家会把2025年这场冲突定为印度国运的转折点。
要了解这次小规模冲突的重要意义,就得先看看国际棋盘上的棋子是怎么摆的。
印度想当棋手
2017-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到白热化那会儿,华盛顿把关税大棒抡得呼呼作响,而中国这边见招拆招,就是不肯服软,特朗普政府的老爷们急得直薅头发,天天在国会山拍桌子:“中国不听话,必须找个能接盘的!”
这时候华尔街那帮西装革履的投资客眼珠子一转,突然想起了南亚次大陆上那个天天做梦当“世界工厂”的主儿。
要说莫迪老仙也是个人精,早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当年外国媒体曾经爆料过,印度政府暗搓搓地搞了个“替代中国”的十年计划,连厂区规划图都画到2030年了。
他们的盘算堪称赢麻:趁着中美掰手腕,左手接美国的技术资金,右手揽欧洲的市场订单。只可惜印度的野望才刚刚启动,2020年就爆发了疫情,然后就中道崩殂了。
不过2024年特朗普二次当选之后印度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今年万斯访印时和莫迪勾肩搭背的照片满世界飞,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呢。
万斯:你自己要当棋子不关我的事
其实双方都挺急的:美国迟迟拿不下中国,只好和印度谈合作,准备出钱出技术,扶持印度当新的“世界工厂”,但美国人办事向来不见兔子不撒鹰,所谓的“贸易协议”摆着就是让印度当反华急先锋的卖身契。
于是乎,万斯前脚刚走,后脚印控克什米尔就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然后印度方面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出动飞机空袭巴基斯坦了。
这仗要是真让印度打漂亮了,全球格局立马就得大洗牌:要是印度空军能把装备歼-10和“枭龙”战机的巴基斯坦按在地上摩擦,五角大楼那些宣传“中国威胁论”的PPT当场就能更新换代。
到时候中国在东南、西南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大增,可能真的要被迫和美国签订城下之盟,接受特朗普的苛刻条件。
而美军第七舰队在南海转悠得更勤快,洛克希德·马丁的军火贩子连夜改航线往孟买送货,印度的“世界工厂”之梦得到美国力量的加持,东莞电子厂的老板们怕不是真要收拾行李去班加罗尔开分厂了。
印度就是典型的心比天高
可现实偏偏比魔幻小说还打脸。印度空军那几架阵风战机刚起飞就露了怯,堂堂的四代半战机被巴铁的三代机歼-10揍得找不着北,说好的"中国武器不堪一击"呢?怎么自家装备反倒当了活靶子?
这边最新的巴印战报还热乎,那边美国就忙不迭地和中国重新坐回了谈判桌,新德里可就尴尬大发了。
莫迪政府嘴上还在硬撑,说什么"取得了战略胜利",可资本市场最诚实,你印度连资产的安全都保护不了,到时候如果巴基斯坦在边境制造摩擦,飞机不用轰炸,就在边境线上骚扰一下,造成你社会动荡,国际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如何保障?
其实现在的印度像极了1979年的中国:如果和越南这一仗没打赢,让越南反推过友谊关,什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全是纸上谈兵!
当年中国打了那仗而且打赢了,换来改革开放快速发展40多年,而现在印度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命比纸薄
咱们再来扒扒印度这盘棋是怎么下臭的。当年要是沉住气好好搞基建改革,先把那破路修修、电费降降,说不定真能吃下几块制造业蛋糕。
可莫迪政府偏要学赌徒梭哈,结果把裤衩都输光了。您知道印度港口卸个集装箱要多久吗?整柜海运正常情况下总共需要5-12天,比上海港慢了整整三倍。如果遇到港口拥堵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时间可能延长至20-30天。
顺便说一句,印度全国13个主要港口和200多个中小港口,没有一个能挤进全球前50大港口榜单。
再说电力系统,印度缺煤又缺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高峰几乎天天都要拉闸限电,对工厂主们来说几乎活不下去:如果一个月都要停电十几次,那还开个鬼的工啊!
最讽刺的是莫迪最近又画新大饼,扯什么“自力更生的印度”。可看看他们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里,印度的“合同执行”指标排到163名,比战乱中的叙利亚还靠后。
真实的印度
再看军事领域,这场败仗直接把印度几十年攒的家底掀了个底朝天。俄罗斯军工联合体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卖给印度的T-90S坦克单价高达450万美元,结果在克什米尔被巴铁的老式反坦克导弹当活靶子打。
法国达索公司更惨,阵风战机的神话被戳破后,阿联酋和埃及立刻取消了价值毛300亿美元的订单,并直接转向研究采购中国的战机和预警系统。
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印度就没翻盘的机会了?除非发生三大奇迹:第一,莫迪明天突然开窍,把军费砍了去修高铁;
第二,美国突然良心发现,把苹果产业链白送给印度;第三,印度各邦突然集体放弃地方利益搞团结。但这概率有多大?约等于让恒河水一夜之间变清澈。
可以说,中美签订新贸易协定的那一刻,印度已经失去了自己20年来最宝贵的一次战略机遇,反倒是自家的解体风险越来越现实:
新德里的落日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最新报告列了五大高危地区:克什米尔要独立,东北6邦想自治,泰米尔纳德闹分离,旁遮普搞锡克教建国,就连最富裕的马哈拉施特拉邦都在嘀咕"我们凭什么养穷亲戚"。这架势,活脱脱是1991年苏联解体的南亚翻版。
印度的悲剧,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