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为了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等文件要求,请家长朋友和学校一道,共同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生携带手机(含电话手表、平板等智能电子设备)进校园的危害
01
损害身心健康
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也会使孩子视力下降,同时,长时间做“低头族”也容易引发颈椎病。网上不良网页、行骗短信、涉黄涉赌等信息,让心智尚未成熟且无社会经验的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信息泥潭无法自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一些学生在上学、回家路上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含电话手表、平板等智能电子设备),不注意道路、行人及车辆,极易对自身及他人造成安全事故;因手机(含电话手表)丢失而造成学生之间猜疑、影响同学之间关系等事件也会发生。
02
影响教学秩序
调查发现,学生一旦将手机(含电话手表)带入学校,就会想方设法偷偷玩手机,严重影响听课质量。有的学生甚至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习题答案、作文范文等,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养成了依赖思想。
03
影响人际交往
手机(含电话手表)的过度使用加速了学生社会化,有些学生利用手机随意结交朋友联系社会不良青年,埋下严重安全隐患,增加教育管理难度。有些同学比较依赖网络社交,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导致在真实生活中的社交变得越来越胆怯,惧怕与现实中的人交流,只会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从而影响社交能力,此外还容易引起亲子冲突。
04
助长不良风气
手机(含电话手表)档次高低助长学生间的攀比之风,影响校园风气。没有手机(含电话手表)的学生更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含电话手表),有的学生为了支付数额不低的手机通讯费用,将偷窃的手伸向身边的同学或者到处借贷等,给有些家庭增添经济负担。
二、手机(含电话手表、平板等智能电子设备)管理措施
各位家长朋友们,以下是我校对学生带手机(含电话手表)进入校园的相关管理措施,请您仔细阅读:
1.学校原则上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含电话手表、平板等智能电子设备)进入校园。坚决禁止手机(含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进入课堂。一经发现在校园内带手机(含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的,发现者告知其班主任,班主任将该生的电子设备暂时没收保管,联系家长到校沟通方可发还。
2.学生如确有将电话手表(非智能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方可带电话手表(非智能手机)进入校园。进校后应将电话手表(非智能手机)交由本班班主任保管,禁止将电话手表(非智能手机)带入课堂。
3.如果学生有重要或紧急事情必须打电话给家长,可向班主任、科任老师临时借用手机。若家长需联系学生可以直接联系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电话。
三、家校协作,凝聚合力
家长朋友们,随着科技发展,手机、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使用、沉迷网络等问题。为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我们诚挚向您发出以下倡议:
1.明确责任,智慧监管
节假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重要时段,建议家长主动承担监护责任,关注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内容与场合。若发现沉迷游戏、浏览不良信息等行为,请及时引导,帮助孩子理解“工具当为成长服务”的理念。
2.共商公约,培养自律
邀请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电子设备使用公约》,明确使用场景(如完成作业后)、时长(建议单次不超过20分钟)及禁区(如睡前1小时禁用)。通过平等协商,让孩子从“被动服从”转为“主动管理”。
3.以身作则,营造氛围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建议家庭设立“无电子设备时段”(如用餐、亲子活动时),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用阅读、运动、家务劳动等实际行动,向孩子展示真实生活的丰富趣味。
4.丰富体验,赋能成长
节假日可带孩子参与户外运动、社区实践、手工创作等活动,用自然探索、社交互动、艺术体验等多元方式充实课余生活。鼓励孩子记录假日见闻,用真实世界的精彩降低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5.倾听沟通,情感护航
每日抽出15分钟与孩子真诚对话,关注其情绪变化与社交需求。若发现孩子因社交压力过度依赖设备,可通过家庭会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现实交往技巧,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家长朋友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让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学生成才,这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筑起“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平衡桥梁,用爱与智慧护航他们的健康成长!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陇西县渭州学校
2025年5月
来源:陇西渭州学校〡编辑 整理: 掌上陇西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征稿邮箱:50169220@qq.com
合作请添加小编微信号:zhangshanglongxi
掌上陇西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广告发布|便民信息|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