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最近再度陷入舆论漩涡,300多个车主集体发声要求退车。

车主组团喊话“无损退车”,小米鞠躬道歉送积分,改配方案打时间差,但绝口不提“退车”俩字。

甚至雷军在5月10日发表动态,坦诚过去一个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个月,情绪比较低落,但是仍然闭口不谈退车。

车主诉求被视若无睹,一时间舆论沸反盈天。

事情就这样的:

小米汽车针对SU7 Ultra推出“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要求用户在指定赛道(全国共8条指定赛道)达成官方圈速(如浙赛1分46秒内)方可解锁全部动力,否则原本宣传的1548马力限制在900马力。


不少身处没有认证赛道城市的车主认为小米单方面修改了产品功能,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小米此前宣传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引发轩然大波。舱盖售价4.2万元,官方宣传其在空气动力学上具有卓越表现,然而有博主进行测试发现,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结果发现纸巾毫无反应。

5月7日晚,面对争议,小米推出了两项解决方案:

一是未交付订单用户,即日起至订单交付前,可通过官方渠道申请将碳纤维前舱盖改配为铝制材质,享受限时免费改配服务;

二是已提车及锁单用户,对于在5月10日23:59:59前确认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车主,将赠送 2 万小米汽车积分,可等额抵扣车辆保养、精品选购等费用。

解决方案迅速激怒了小米车主,2万积分仅价值2000元,补偿和他们4.2万元的额外费用相比相差悬殊。他们难以接受补偿方案,进而组建维权群希望无损推车。

但是,车主们的退车需求有可能兑现吗?

有观点认为:几无可能!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维权,而是小米汽车的品牌生死战。

退车某种程度上就是承认过错,因为一旦松口退车,连锁反应会要了小米的命。

一直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在SU7 Ultra汽车出生的时候,就决定要重塑品牌,撕掉性价比的标签,53万的定价承载着小米的“高端梦”,它是要和保时捷、特斯拉掰手腕的。


如果承认自己工艺不行,那这高端形象瞬间崩塌。

莲花汽车已经发了“真风道”视频拉踩一脚,同行们各个都在虎视眈眈呢。

所以小米始终以 "信息表达不够清晰" 轻描淡写,拒绝承认虚假宣传,这种态度彻底激怒了用户。

凡事过满则亏,小米的故事也在让我们反思,营销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小米SU7 Ultra的发布会堪称“参数界春晚”——1548匹马力、1.98秒破百、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每一个数字都像一把利刃,精准刺中车迷的肾上腺素。

但是参数狂欢终被流量反噬。退车事件意味着“参数即正义”的幻灭,车主并非抗拒技术,而是厌恶“伪技术叙事”。

如果无法收起“既要销量又要声量”的贪婪,反噬的那一天就不会远了。

(全文完)

已入驻

网易号/头条号/搜狐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