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圈传来噩耗,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句话。

今天说一个最新的噩耗,前途一片光明的著名健美运动员被抓,动态全部仅自己可见。

这几年,健身成了显学,而大家也纷纷开始锻炼,而在另外一个健美的圈子,相信大家也都接触过。

最近,一条名为“健美的尽头是踩缝纫机”的视频突然爆火,视频里没有卷腹、没有硬拉,是一名最近很火的健美运动员被抓。

他是前途无量的一位选手,已经夺得职业卡,并且准备冲击奥赛,体型在国内非常有统治地位,而现在只能“囚徒健身”了。

原因?卖类固醇。


主页已设置为私密账号。


如果你还以为“吃点药练得快”没什么大不了,那你真的低估了这玩意背后的黑暗和代价。

类固醇,不是健身捷径,是违法红线

先讲个之前健身圈特别火的事事。

2020年,江苏泰州帽子叔叔查获了一处“健身药品”窝点,抓获五人,现场缴获类固醇注射剂500多瓶、药片1万多片。更离谱的是,这些药物都是“手工自制”。

制作过程你可能想不到——

墙皮发黑的出租屋、地上堆着垃圾、罐装液体混着粉末被倒进发黄的量杯,再用吸管灌进胶囊壳里封装成“增肌神药”。

你以为自己吃的是“科技健身”,其实吃的可能是垃圾桶里来的毒药。

而这群人并不是“大奸大恶”的坏人,他们大多和你我一样,是从健身爱好者一步步走偏的普通人。

为什么类固醇这么“香”?

答案其实很简单:快。

在健身这条本应靠毅力、饮食和时间慢慢积累的路上,有人按下了“加速键”。

他们发现,用类固醇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让肌肉线条暴起、体脂骤降,别人一年练的效果,自己几针就能达到。

这诱惑,太致命。

尤其是在一些健身博主的带动下,“吃药变形”的现象成了公开的秘密。他们把类固醇包装成“营养补剂”、“科技健身”,甚至鼓吹“三分靠练,九分靠药”。

可惜,屏幕前看起来英俊挺拔的肌肉男,现实中可能正在被内分泌紊乱、肝肾受损、甚至X功能衰退反噬。


药不是万能的,“吃药练”也能吃出罪名

很多人不知道,使用类固醇尚且存在健康风险,但贩卖、制造、转售这些药物,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比如那个自学制药的祝某,在网上学习配方,自制类固醇,还通过网络销售,三年获利200多万元,最终被判非法经营罪。

再比如东北的“药王”于磊,朋友圈晒迈巴赫的背后,其实就是靠卖药赚来的高利润。甚至在被记者问到能否提供类固醇合成方法时,他还大方地说“钱到位就行”。

而他的工厂,根本没有合法的人用药生产资质。连工商信息都查不到,却自称“全国最大、最正规”的健美药厂。

这不是灰色地带,这是彻底的违法。

一旦落网,则基本入狱,连“健美人生”都可能断送。

更可怕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毁灭

你以为只是违法?不,只是开始。

类固醇不仅扰乱人体激素平衡,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

  • 肝脏损伤

  • 心血管疾病

  • 激素依赖

  • 情绪失控

  • X功能下降甚至不育

更有甚者,有人因为断药后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直接做出极端行为。

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案例中一个又一个倒下的身影。

这也是为什么健身圈长期传来噩耗的原因!

人家靠健美为事业,为了夺金牌,咱们不讨论,而一般人仅仅是锻炼身体,千万不要碰!!


健身,不该成为自毁的出口

我们总说健身是自律,是正向生活的体现。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用药物把身体“雕刻”成商品,那它可能只是一场“速朽的虚荣”。

在镜头之外,许多“完美身材”的背后,是用健康换来的代价,是踩着法律边界狂奔的赌博。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一身肌肉,而是能控制欲望、坚守底线的自我。


如果你身边有人开始对“黑市药”感兴趣,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

如果你正被社交媒体上那些“变形男神”鼓动,请给自己一个忠告:

任何真正值得拥有的身材,都值得被耐心雕刻。

别用一年练成的身材,换十年牢饭;也别把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交给贩药的骗子。

记住一句话:

健身,是让你更好地活,而不是更快地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