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墨铸魂,艺旅笃行

——在贵州省篆书创作研修班学习心得

作者 榕江县文联书法家协会杨政赟

在人生岁月学习成长的悠悠长河流淌之中,总有一些美好的学习印记和瞬间,宛如静谧夜空中最为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镶嵌在记忆的深邃天幕,成为生命旅程中闪闪发光的珍贵宝藏。于我而言,2025 年 5 月 1 日至 5 日非常荣幸参加由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办、贵阳黔诣书法艺考学校承办(赞助)的篆书创作研修班,便是这样一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奇妙的学习成长旅程。它恰似一曲悠扬婉转、动人心弦的古典乐章,在我的艺术生命里奏响了古朴与激昂交织的美妙旋律,引领我在篆书艺术的浩瀚无垠海洋中,开启了探寻无尽奥秘的精彩征程。



倪和军老师篆书理论讲座

一、幸逢佳境,沐恩启程

当幸运的曙光降临,得知自己获得踏入省篆书创作研修班这一神圣殿堂学习的机会时,我的内心瞬间被如潮般汹涌的期待与喜欢所填满。那种喜悦心情,恰似一位在茫茫荒漠中长久跋涉、历经干渴与疲惫的旅人,突然得知即将迎来一场滋润万物的甘霖盛宴,内心满是对希望与美好的憧憬,妙不可言。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初至研修之地,那精心安排布置的场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墨香和幽幽纸味,仿佛是历史与文化交织而成的神秘气息,在悄声诉说着古老书艺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从课程表的精巧规划,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项学习内容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彰显着主办方对知识传授节奏的精准把握;到每一处教学用具的摆放,每一张桌子的书写羊毛毡整齐地排列铺好,宣纸平整地堆叠在桌案,墨汁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无一不体现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温馨舒适、让人仿若归家的住宿安排,床铺柔软舒适,房间整洁明亮,到营养可口、兼顾各地学员口味的餐饮调配,每一口食物都饱含着关怀与用心。省书协篆书委员会与黔诣艺术培训学校,宛如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工匠大师,以对篆书艺术的敬畏与热爱,将研修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打造得尽善尽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能让心灵沉浸于篆书学习的理想之境。



倪和军老师现场点评讲解学员临创作品

5 月 1 日上午,阳光明媚,洒在贵阳黔诣书法艺考学校,为这场开启知识与艺术之旅的开班仪式盛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光辉。伍长巍老师以其沉稳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主持开班式,他详细地介绍了研修班背后那些精心安排的筹备情况,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协调、每一份努力,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主办方为此次研修班所付出的心血。篆书委员会主任黄仁龙致辞,一字一句仿佛带着他的温度与期望。他提到,篆书,无疑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基因密码,承载着千年以来华夏文脉的厚重与庄严。从殷商时期甲骨上镌刻的古朴文字,那些神秘而简洁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远古先人的智慧与信仰;到秦代篆书的规整典雅,统一六国文字的壮举,让篆书成为了国家意志与文化传承的象征,每一根线条都深深镌刻着历史的回响。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传承篆书艺术,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眸,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赓续与弘扬,是我们每一位热爱篆书之人肩负的神圣使命。倪和军老师,这位在篆书领域造诣深厚的大家,在发言中目光坚定而温和,他以自己多年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感悟,勉励学员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入传统,从古老的碑帖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同时又要勇于突破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精神与个人的风格,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篆书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学员代表陈林,带着对学习机会的珍视与对未来学习成果的期待,坚定地作了表态发言,他说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用心领悟每一个知识点,争取在研修班结束后满载而归,不辜负主办方与老师们的期望。承办(赞助)单位负责人段朱勇校长,以其细致入微的关怀,就后勤保障有关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和温馨的提醒,从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到学习过程中的物资供应,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学习。省书协秘书长刘宗阳的讲话,犹如一阵鼓舞人心的春风,提出了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之旅明确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作者在学习期间与倪和军老师合影留念

二、师者如光,照亮艺途

如果说此次研修班是一座在艺术海洋中熠熠生辉的灯塔,那么倪和军老师、王世鹏老师、伍长巍老师以及陆远江老师、潘兵老师,无疑就是那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耀眼光芒。他们站在讲台上,周身仿佛散发着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气场,那是岁月沉淀与深厚学识交织而成的从容与自信,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与信赖。

倪和军老师,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及四届兰亭奖一等奖的获得者,他的存在就如同篆书艺术领域的一座巍峨高山,令人仰止。授课之时,他就像一位智慧而亲切的引路人,带领我们缓缓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探寻篆书从远古走来的神秘起源与波澜壮阔的发展脉络。他对篆书笔法的讲解,细致入微到了极致,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剖析着每一个动作的奥秘。从起笔时的藏锋敛锷,那一瞬间的含蓄与力量,如同剑客收剑入鞘,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无尽的锋芒;到行笔过程中的中锋涩进,笔锋在纸面上艰难而坚定地前行,恰似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坚持,却又在这种坚持中展现出线条的坚韧与力度;再到收笔时的回锋护尾,如同一场完美演出的优雅落幕,既为这一笔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为下一笔的起承转合埋下伏笔。他形象地比喻道:“篆书之笔,如蛟龙潜渊,虽静犹动,需蕴含无尽力量。” 言罢,他缓缓提笔,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为这即将展现的艺术之美而静止。笔锋在纸上轻盈而又有力地游走,似灵动的游丝,却又蕴含着千钧之力,线条粗细均匀、圆润流畅,宛如精雕细琢的玉器,散发着古朴而高雅的光泽,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让我们亲眼目睹了篆书艺术的神奇魅力。他还带来了一场关于临帖示范和创作讲解从像到不像的讲座,深入解读了“先学平正,后追险绝,复归平正”的艺术理念,以及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诸多关键问题。他的讲解,如同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篆书创作的全景图,让我们对篆书创作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知,让我们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突然看到了前方的光明大道。





倪和军老师授课和课后答疑解惑

王世鹏老师,身为贵州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他对篆书的字法与章法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将篆书的结构比作建筑的架构,严谨而精妙,每一个笔画、每一个部件,都如同建筑中的砖石与梁柱,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一个稳固而又富有美感的整体。在他的讲解下,那些看似简单的篆书字形,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通过大量的经典作品赏析,引领我们领略不同章法布局所营造出的独特艺术氛围。从茂密充实的布局,让人感受到篆书的雄浑大气;到疏朗开阔的安排,展现出篆书的空灵悠远。他强调:“章法如布阵,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需相互呼应、和谐统一,方能营造出气势磅礴又不失雅致的艺术境界。” 王老师的点评示范,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风趣,为严谨的篆书学习氛围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他总能以一种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方式,指出我们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篆书的整体布局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篆书艺术更高境界的大门。



王世鹏老师授课





王世鹏老师点评示范

伍长巍老师,贵州省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第八届兰亭奖获得者,在墨法的讲解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他说:“墨如人之气血,墨韵生动,则字活色生香。” 这一比喻,将墨法在篆书艺术中的重要性一语道破。他亲自示范如何通过控制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篆书的独特韵味。只见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挥洒自如,浓墨落下,如漆般厚重沉稳,写出的线条仿佛千年古松的盘根,坚韧而有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淡墨挥洒,如水般空灵悠远,营造出的意境仿若山间缭绕的云雾,缥缈而神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他的讲解与示范,让我们深刻明白,墨法绝非简单的用墨技巧,而是篆书艺术中传达情感、营造意境的关键手段,是让篆书作品真正活起来的灵魂所在。他的每一次示范,都让我们眼前一亮,仿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篆书艺术维度。



伍长巍老师授课

而助教陆远江老师、潘兵老师,以及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段朱勇老师,他们就像我们身边最贴心的挚友,在我们练习的每一个时刻,始终默默陪伴左右。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我们书写中的每一个细微问题,无论是笔画的角度稍有偏差,还是结构的重心略有偏移,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示范、纠正,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耐心与关怀。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我们成长的期待与鼓励,那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奉献与无怨无悔的关爱。当我在练习中遇到瓶颈,心情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他们总是及时地出现在我身边,给予我安慰与指导。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每一位书法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迷茫与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突破自我。他们的鼓励,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我心中的阴霾,让我重新燃起信心,继续在篆书的道路上坚定地砥砺前行。





伍长巍老师示范讲解

三、学途采撷,艺境渐开

此次研修班的课程设计,犹如一幅精心绘制、气势恢宏的艺术长卷,徐徐展开,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引人入胜,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从理论的深度剖析,到实践的反复锤炼,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齿轮,共同推动着我们在篆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开班初始,老师们系统而全面的理论讲解,就像为我们搭建起了一座篆书知识的宏伟大厦。我们如同渴望知识的孩童,如饥似渴地聆听着。从篆书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化史诗。从远古时期陶器上的简单刻画符号,到殷商甲骨上的神秘占卜文字,篆书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萌芽;历经西周金文的庄重典雅,篆书不断发展壮大;再到秦代统一六国文字,篆书达到了规整统一的巅峰,成为国家文化的象征;而后在汉代的碑刻、唐代的书法艺术中,篆书又不断演变,融入了各个时代的特色与精神。老师们详细讲述着不同时期篆书的风格特点,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着每个时代篆书的独特魅力。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基本概念,到它们在创作中的相互关系与运用技巧,每一个知识点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我们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笔法是篆书的骨骼,决定着线条的力度与质感;字法是篆书的血肉,赋予字形以生命与形态;墨法是篆书的灵魂,传达着情感与意境;章法是篆书的布局,构建起整体的艺术氛围。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清晰而深刻的理解,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书协秘书长刘宗阳指导点评作品

大量的临创练习环节,则成为了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战场。在临摹经典篆书作品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代的篆书大家们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仔细揣摩着他们的用笔意图,想象着他们在书写时的心境与情境。每一次下笔,都力求重现那些经典之作的神韵。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犹如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充满了挑战与困难。每一次对笔画的模仿,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找到那种恰到好处的力度与节奏;每一次对结构的把握,都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达到严谨而和谐的平衡。但正是在这不断的尝试与修正中,我的书写技巧逐渐得到提升,对篆书的理解也愈发深刻。我开始明白,临摹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字形,更是要深刻领悟古人的笔法、字法与精神内涵,要在笔下重现他们的艺术灵魂。

创作环节,则更是一场心灵与笔墨的深度对话,是对自我的挑战与突破。当我尝试着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时,才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新的艰难过程。如何将篆书的古朴典雅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如何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个人风格,这些问题如同重重迷雾,笼罩着我的创作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让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我开始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从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中汲取创作的元素;我开始研究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尝试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与篆书的形式相结合。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冒险,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突破自我,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在学习的间隙,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成为我此次研修之旅中收获的宝贵财富。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学习心得与创作感悟,互相欣赏作品,提出建议与意见。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集体中,我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也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篆书艺术的多样魅力。有的同学擅长从古代碑帖中挖掘独特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一种古朴而新颖的风格;有的同学则善于将现代设计理念与篆书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作品。每一次交流,都像是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激发出更多灵感的火花。我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共同成长。在这里,我不再是独自在篆书学习道路上摸索的行者,而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同行,共同追逐着艺术的梦想。



省篆书创作公益研修班结业仪式

四、寄愿未来,墨香长传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五天的研修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当结业的钟声敲响,我的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不舍这充满墨香的学习环境,这里的每一寸空气、每一张桌椅、每一支毛笔,都承载着我们学习的记忆;不舍如师长如挚友的老师们,他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的关怀鼓励,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不舍一同并肩学习的同学们,那些一起探讨、一起进步的日子,成为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但我也深知,这段研修之旅虽然结束,却是我在篆书艺术道路上全新的起点,是我迈向更高艺术境界的基石。

回顾这段历程,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篆书书写技巧的提升,更是对篆书艺术精神内涵的深刻领悟。篆书,这一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古老书体,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的象征。它的古朴,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它的典雅,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追求;它的庄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在这个瞬息万变物欲横流的网络信息时代里,篆书为我寻得了一方宁静而深邃的心灵净土,让我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静下心来,与古人对话,与艺术共鸣。



省篆书创作公益研修班结业仪式

为了让这份珍贵的艺术遗产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光彩,我真诚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篆书公益培训班的举办。让更多热爱书法、钟情篆书的人,无论他们身处何方,无论他们的生活境遇如何,都有机会走进这门古老书法艺术的殿堂,感受它的独特魅力,传承它的美妙精髓。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篆书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之心,潜心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懈的探索,篆书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必将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它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小众艺术,而是能够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我,也将带着在研修班所学的知识与感悟,带着老师们的教诲与期望,带着同学们的鼓励与支持,继续在篆书艺术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我愿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在篆书的浩渺海洋中,不断探寻新的风景,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我深知,在这篆墨的世界里,有着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揭开,有着永恒的魅力等待我们去传承与发扬。每一次提笔,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每一次书写,都是对艺术梦想的追逐。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篆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这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参加篆书创作研修学习结业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