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的农民真难,风调雨顺的时候还好,如果遇到干旱和洪水天气,农民真是叫苦不迭。关键是一斤小麦还买不了一瓶矿泉水。
最近几个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小麦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没有雨,急得农民团团转。有的地方地下水充沛,可以尽快地从地下抽水浇地。有的地方离水源比较远,想浇水很难,而且价格奇高。
比如,最近山西的一个村庄,小麦干得枯黄,急需雨水,但迟迟不下雨,有的村民就自己想办法花钱浇地。据说,从1000米以外的地方抽水,每小时180元。
如果有5亩地,要浇10小时就要花费1800元。
5亩小麦的产量大约5000斤,一亩地除掉种子化肥之类的也就挣二三百元,如果再加上浇地的费用支出,不仅不赚钱,还亏了人工费。
当有人质疑180元一小时的抽水费用比较高时,村干部对此进行了回答:当地水源本不多,地下水都要打很深才有水,打一口井的费用大概是三五十万元。有的村民离井较远,要“二次抽水灌溉”,先把千米之外的水抽到农田附近的水池里,然后再从水池中抽水到农田,如此折腾,水费自然高了。
总之,这件事,收水费的人也很无奈,毕竟打井要钱,平时还有维护费、电费、人工费、管理费等等,貌似收180元一小时也不多。
从村民这边来看,水费这么高,收的小麦也许还不够各项成本支出,甚至还要亏掉一点,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浇。
但是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小麦减产,全国14亿人吃什么?
此事在网上发酵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说:我们家在陕西中部地区,家里有4亩地,收成好时亩产1000斤,一斤1.1元,四亩小麦售价4400元,除去农机、种子、化肥、人工等。利润应该接近2000元。四亩地浇水需要一天时间,水费估计得200左右,如果在西安上班,来回高速费油费300左右,更大的问题是,如果我灌溉了别人没有,我家小麦成熟要比别人家晚一周,到时候收割机都走了,更没法处理。综合考虑,旱就旱吧,反正粮食不值钱。
正因为粮食不值钱,很多人种粮食的积极性都没有,现在还要花费180元每小时的灌溉费,还不如干脆摆烂。
记得董宇辉曾说过一句话:谷贱伤农。
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拿四千块钱,也就相当于在农村一家四口种5亩地一年的收入了。如此一来,谁还愿意种粮食呢?
其实这件事折射的不是水费贵的问题,而是“谷贱伤农”的根源。
如果一亩地除掉人工费、各项成本支出,哪怕能有2000元的节余,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如果靠种地能够养起一个大学生或者种地20年能买一套房,也行啊。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种地能挣钱,根本轮不到农民。
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