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清除沟渠内淤积的泥石。南宁工务段供图
5月9日凌晨2点,国铁南宁局南宁工务段贵港覃塘线路维修工区副工长李德松布置工作:“刚接到段防洪办通知,预计凌晨3点至5点黎湛铁路有大到暴雨,现在我们要做好出巡、网格进点准备工作,大家穿好雨衣,带好工具。”随后,职工们携带铁锹、镰刀等工具,2人一组按照网格划分方案,踏入了漆黑的雨夜,奔赴各自的网格区间开始巡守。
雨越下越大,打在雨衣上噼里啪啦作响。6时20分,在巡检到黎湛铁路上行K19+500米处时,李德松敏锐地发现右侧路堑边坡发生溜塌,且部分泥石已经淤堵排水沟。见状,李德松立即拨打电话向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报告险情,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焦急:“这里路堑边坡溜塌,排水沟淤堵严重,暂不影响行车安全。”接着对现场画面进行拍照回传。同行的吴健则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周边,仔细察看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隐患。
险情就是命令!作业人员闻讯而动,快速到达现场。此时,排水沟内的淤泥已经没过膝盖,黄春富穿着笨重的胶靴,时不时发出“噗嗤”声响。他双手紧握铁锹,用半个身体重量铲起一铲淤泥,黄色泥浆顺着铁锹边缘簌簌掉落,艰难地将淤泥装入编织袋。汗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滑落。
为了进一步筑牢防线,李德松带着两名队员在溜塌处打下11根木桩。“木桩再打深一点。”他嘶哑着嗓子指挥,暴雨砸在草帽上噼啪作响。随后,他们将木板靠在打好的木桩上阻止二次溜塌,并将装好的编织袋有序堆砌在木板外侧,一道坚固的“防洪墙”逐渐成型。
随着淤泥不断被清理,水沟排水逐渐恢复,休息间隙,2024年新入职的林岳阳摘下手套,他的双手已被雨水浸泡得惨白浮囊,一道道纹路清晰可见,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清理淤泥时沾上的泥土和沙砾。但他只是轻轻甩了甩手,又重新戴上手套投入到工作中。
这条水沟连接黄练站内排水设施,溜塌的泥土淤积导致站内排水受阻。如果清理不及时,将会导致黄练站内雨水排不出去,持续强降雨甚至会造成水漫道床,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由于本次降雨是广西久旱后的一次强降雨,旱涝急转容易造成不良地质区段发生边坡溜坍、岩溶陷穴等隐患。因此在检查时我们依据‘一格一案’加强重点线路巡查,有效预防灾害发生。”李德松说。
经过2个小时奋战,路堑边坡溜塌淤堵排水沟隐患得到有效处置。淤塞的水沟重新畅通,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雨水顺着沟渠欢快地流淌。职工们再次用实际行动保障了铁路的安全畅通。(宋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