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实秋曾在《雅舍谈吃》里写过:“一顿好饭,便是一种愉快的社交活动,一面吃饭,一面可以交换经验,谈天说地。”这话放在亲家第一次见面吃饭上,更是贴切。亲家见面,饭桌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藏着门道。毕竟这顿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两家人关系的“试金石”。
老话说“礼多人不怪”,第一次见面的礼数没做到位,往后相处可就尴尬了。
亲家第一次吃饭,坐哪里、说什么、谁先开口?要注意这5个礼数
一、坐哪里:不是抢主位,而是守分寸——第一次吃饭,位置就是态度
第一次和亲家吃饭,往哪坐可不是随便挑个地儿那么简单,座位里藏着大学问。老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亲家面前,坐对位置,就是对彼此的尊重。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东道主,或者孩子在这段感情里“占主导”,就该坐主位。其实大错特错!主位一般是留给辈分最高、最有话语权的人,要是贸然坐上去,容易给人留下不懂礼数的印象。就像古人宴席讲究“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亲家见面,最好先谦让一番,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要是在饭店吃饭,包间里正对门的位置通常是主位,两边是重要宾客位。这时候,可以笑着说:“叔/阿姨,您看您坐这儿合适不?”要是在家里请客,餐桌的上座一般是背靠墙、视野开阔的位置,主动请亲家先落座,一句“您坐这儿舒服”,既亲切又得体。
还有一点要注意,别和自家孩子坐得太近,隔开一点距离,既能让小两口有空间交流,也方便两家人互相熟悉。要是一大家子人聚餐,更得注意长幼有序,别因为坐错位置,让亲家觉得你家没规矩。
二、谁先说话:让孩子引话,大人不抢头——开场聊得好,气氛差不了
饭桌上谁先开口,直接影响整场饭局的气氛。有些人觉得自己是长辈,就该先说话“撑场面”,结果一开口就冷场。其实,第一次见面,最好让小两口先引出话题,大人跟着打配合。
小两口可以先介绍双方父母,再聊聊见面的心情:“今天终于把两边爸妈约到一起,可太开心了!”或者调侃一下:“平时听他/她总夸叔叔阿姨,今天一见,果然和说的一样亲切!”这样轻松的开场,能迅速拉近两家人的距离。
作为家长,别急着抢话。等孩子说完,再笑着接上:“是啊,可算盼到这一天了!”要是孩子有点紧张,卡壳了,家长可以帮忙圆场:“孩子们总念叨着让咱们见个面,今天可算如愿了!”但千万别一上来就问东问西,“查户口”式的开场,只会让人尴尬。
整个聊天过程中,也要注意别一个人滔滔不绝。老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每个人都给点发言机会,互相回应,有来有往,气氛才热闹。
三、聊什么内容:别问家底,先聊天气——避开敏感话题,才能越聊越热乎
饭桌上聊什么,绝对是门技术活。有些人觉得,第一次见面,得把家底、条件问清楚,结果越聊越冷场。记住,第一次吃饭,别一上来就聊收入、房产这些敏感话题,先从轻松的内容入手。
最保险的开场白,就是聊聊天气、季节。“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的,可得注意身体”,或者夸夸对方的城市:“早就听说你们那儿风景特别好,一直想去看看!”这些话题没压力,还容易引起共鸣。
也可以聊聊兴趣爱好。“平时在家喜欢钓钓鱼,您有这爱好不?”或者聊聊养生:“听说泡脚对身体好,您试过没?”要是双方父母有共同爱好,那就更好了,能打开话匣子,越聊越投机。
当然,聊聊小两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说说孩子小时候的趣事,“这孩子从小就调皮,没少让我们操心”,或者夸夸对方孩子的优点,“多亏您教育得好,孩子又懂事又孝顺”。但别借机数落自家孩子,也别一味炫耀,把握好分寸最重要。
四、敬茶敬酒敬水:动手要有度,动作要有分——细节见真章,礼数显诚意
饭桌上少不了敬茶、敬酒、敬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藏着很多讲究。老话说“举手不打笑脸人”,敬茶敬酒时,态度要诚恳,动作要规范。
要是喝茶,给亲家倒茶时别太满,七分满就行,边倒边说:“您尝尝这茶,味道还不错!”递茶杯时,双手奉上,别随手一放。要是亲家给你倒茶,记得用手指敲敲桌面表示感谢,这叫“叩手礼”。
如果要敬酒,长辈优先,先给对方父母倒酒,再给自己父母倒。倒酒时别太满,白酒倒八分,红酒三分之一,边倒边说:“叔/阿姨,我敬您一杯,祝您身体健康!”碰杯时,自己的杯沿要低于对方,表示尊重。要是不会喝酒,也别硬撑,可以用饮料代替,真诚地说:“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就算是递水,也有讲究。别随手把水瓶一扔,最好拧开瓶盖,双手递过去:“您喝点水,润润嗓子。”这些小细节,最能体现你的诚意和家教。
五、吃完谁结账:提前定好,现场别抢——结账有讲究,别让礼数变尴尬
一顿饭吃完,谁来结账也是个大问题。有些人觉得,自己做东就该抢着付,结果双方在收银台前拉拉扯扯,场面一度尴尬。其实,结账这事,最好提前商量好,别在饭桌上争来争去。
要是提前说好了一方请客,另一方就别硬抢。可以笑着说:“下次可得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要是都想请客,不妨提前沟通,比如一家出一半,或者轮流做东。要是实在说不拢,也可以让小两口去结账,两边父母都有面子。
千万别在饭桌上为了结账争执不下,“我来我来”“不行不行,必须我付”,争得面红耳赤,好好的饭局反而变了味。老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结账只是个形式,两家人和和气气才是最重要的。
亲家第一次吃饭,吃的是饭,品的是情,守的是礼。从坐的位置到说的话,从敬的茶到结的账,每个细节都得用心。记住这5个礼数,既不失分寸,又能拉近关系。毕竟,这顿饭吃得好,往后两家人相处才能顺顺利利,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