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亲上加亲”,本以为儿女结了婚,两家人成了亲家,往后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可现实里,有些亲家表面客客气气,背地里却像隔着堵墙,怎么处都热乎不起来。

孔子讲“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话放在亲家关系上也适用,合不来的亲家,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里就能瞧出端倪。

“亲家不亲,一看便知”:处不亲的亲家,往往藏不住这3个特征



一、遇事只考虑自家利益,从不为对方着想

处不亲的亲家,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遇事只顾自家得失,半点亏都吃不得。

就说带孩子这事,小两口工作忙,想让两边老人轮流帮忙。有的亲家立马摆手:“我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带不了”,可转头就去帮亲戚家带孩子;或者提出一堆条件:“带可以,奶粉钱、保姆费你们得出”。反观那些处得好的亲家,都是主动分担,想着“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再说到经济上,两家人合伙投资做生意,处不亲的亲家总想着多占股份、少担风险。赚了钱,觉得“全靠我出的主意”,该多分;赔了钱,又怪对方“决策失误”,想撇清责任。老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亲家之间要是只算计利益,没有半点体谅,关系自然冷冰冰。就像隔着玻璃碰杯,看着热乎,实则各怀心思。

二、在子女婚姻里指手画脚,总想压对方一头

有些亲家,总爱插手小两口的生活,把自己当“一家之主”,非要在亲家关系里争个高低。

女儿嫁过去,三天两头打电话教她“治老公”:“家里财政大权得抓在手里,别让婆婆管”;儿子娶了媳妇,就跟亲家甩脸色:“你女儿太娇气,家务都不会做”。更离谱的是,小两口闹点矛盾,两边亲家不是劝和,反而火上浇油。这边说:“离了再找,我儿子条件好”,那边喊:“这种人不嫁也罢,咱不缺他”。

这种把婚姻当“战场”,非要分个输赢的做法,只会让小两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老话说“家和万事兴”,聪明的亲家懂得放手,尊重孩子们的生活;处不亲的亲家却偏要“刷存在感”,觉得“压对方一头才有面子”。时间一长,亲家关系越闹越僵,最后连表面的和睦都维持不了。

三、平时来往虚情假意,关键时刻不见踪影

处不亲的亲家,平日里见了面,都是“吃了吗”“最近挺好”的场面话,一旦遇到事儿,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

女婿生病住院,亲家连句问候都没有;儿媳创业失败,亲家不仅不帮忙,还在背后说风凉话:“早就说她不是做生意的料”。可等自家有事,又厚着脸皮找上门:“你弟妹住院了,借点钱周转”“孩子上学想托关系,你给想想办法”。

逢年过节,处得好的亲家,会提前准备礼物,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处不亲的亲家,要么找借口不来,要么来了也是坐几分钟就走,连饭都不吃。老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平时的虚情假意,关键时刻全露了馅。这样的亲家,与其勉强维持关系,不如保持距离,免得心寒。

亲家关系,本应是两家人的缘分,可要是处不亲,确实让人头疼。遇到有这3个特征的亲家,也别强求,保持适当的距离,客客气气相处就行。毕竟,儿女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处亲家”上,不如多关心小两口,让他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