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教育界出现的 “挂牌办学” 现象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市民反映,盐城六合路小学突然摇身一变成为 “串小北校区”初中部也同步更名为 “鹿鸣路初中北校区”一所学校挂两块牌子,这样的操作让人不禁疑惑,这究竟是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创新之举,还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闹剧?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 “挂牌办学” 模式似乎更多地体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新建校舍在师资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就匆匆披上 “盐中名校集团” 的外衣,试图用名校的光环吸引家长和学生。然而,家长们关心的核心问题 —— 教育质量,却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所谓的 “名校分校” 虽然在名称上与名校紧密相连,但在实际运作中,师资流动极为有限,管理模式也只是简单照搬,并没有真正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落地生根。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其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成为房地产营销或追逐名利的工具。当 “名校分校” 在盐城遍地开花,看似一片繁荣景象,但背后却隐藏着教育空心化的危机。如果教育部门只是热衷于给学校挂牌,而不注重内涵建设,不脚踏实地地培育师资、打磨课程,那么即便校名越来越长,学校的口碑也只会越来越差。

对于盐城教育部门而言,是时候重新审视 “挂牌办学” 这一现象了。撕下形式主义的遮羞布,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程设置,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推动盐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让盐城的孩子们享受到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