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郑州文旅一年白干了。
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不绕弯直接上干货:权力一旦脱缰,市井小民从来是第一个遭殃的。前有安徽合肥小姑娘摆摊缴纳300摊位费,后不被承认;5月10日河南郑州夜市在曝夜“想摆摊,先上芙蓉王”的江湖规矩,否则不让摆摊。
小人物一旦有了权力,哪怕只是丁点,都要把权力用到极致;只要有机会,就表现出权力的淫威。人性和良知在这些人眼里,不知为何物。
说白了就是基层权力滥用,变着法薅羊毛。
用江湖规矩当遮羞布,本质上还是延续以前的“保护费”。上了贡品,敬了头目小鬼就不来巡逻,即便看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是所谓江湖规矩。
起因是一位神秘人找上摊主,称,只要月供一条芙蓉王香烟,就可确保在夜市顺利经营,否则摆摊别想安稳。对方称,烟都是用来孝敬城管老爷的,打点城管关系,以换取日常巡查“豁免权”。
这事比安徽合肥那事还要恶劣,网上都炸锅了。
尽管不合理,不情愿,仍有商户选择妥协。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底层经营者对权力畏惧的复杂心态,即厌恶“勒索不公”又恐失去“赖以经营被允许的空间”,这种割裂感分外醒目。
所谓管理者,就是吃准商户复杂心态才明目张胆。
商贩自知摆摊不合要求,但正规租摊费又令他们望尘莫及,流动摊贩仍是目前分散最广的一个经营群体。一边是营生一边是处处小心,这种黑色幽默让人无语又心酸。
我觉得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腐朽思想,不到最后,绝不起身抵抗。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习惯拿钱财消灾。这种软糯心态,恰好是滋养小鬼的土壤。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们缺少的是掀桌子的能力。
缺少的是内部团结,散沙一片。那群人便更嚣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更值得警惕是某些所谓管理者“选择性失明”。
截止目前过几天发酵,调查已有眉目。
根据调查看,这里面包含了第三方和授意方,授意方是办事处人员袁某某,被授意者是个别夜市商贩,向其他夜市商贩收取香烟。目前这袁某某已停止调查,其余人员还需在调查取证。
处理速度还是值得肯定,但也有疑问:
袁某某身份究竟是什么?不能含糊模模糊糊,关系对事件定性,如是个别城管作妖该处理处理;如是办事处正式工作人员,更需严肃追责;既然存在其他人员,需调查后一体公开。
回归事件本身,整个商贩上交芙蓉王事件,真是把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但说回来,管理者利益熏心固然可恨,摊贩也不值得过于同情。有种说法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定有商贩巴不得用每月一盒烟的价格换摆摊稳定,甚至有摊主觉得一月200多就当雇了个管理员。心境一旦改变,等于是废了。
复杂心态背后,是长期被拿捏的无奈。交了还好,但成本要落在自己头上;不交,那就等着卷铺盖走人。说白了大家都在花钱,买“合法经营”。
郑州夜市只是沧海一隅,从安徽协管员按月收费,到江苏市场监管人员索要好处,这类可谓“微腐败”遍地开花,权力稍微一歪,就成了挣钱工具。说句不好听的,今天要烟明天就能要钱,后天就敢搞竞价拍卖,这种现象最终损害的是“公信力”和城市形象。
掐灭烟头容易,根治脱缰的野马难。
其实管理你就把该交什么,用作干什么、收费规则透明化,摊贩心里有谱,人民心里踏实。含糊其词、模模糊糊总是让你猜,本质还是给自己收钱开小灶。
那么些蝇营狗苟,总有不明不白,难道都眼瞎了么?
毕竟烟瘾戒不掉,花样就永远翻新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