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家人反对,四处借钱凑了100万,买下了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老宅。为了能住进这个宅子,耿保国花了数十年进行修缮,只是没想到的是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搭进去了,那么如今26年过去了,这间明清老宅又变成什么样了?价值又达到了多少?
都说“一部平遥录,半部山西史,”来到平遥,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是文化的更迭,是在忙碌生活中寻的一处宁静,晋商的豪宅还坐落在这里,但是腰缠万贯的商人却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去过平遥古城旅游的都知道,导游一定会介绍的“平遥三宝”:牛肉、漆器、耿保国,不过这耿保国究竟是什么来头?怎么就成了平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宝贝”?
其实在了解之后会发现,耿保国之所以出名,不是靠他自己,而是他手里的那一座明清老宅院,耿保国是一名漆器工作者,年轻时在平遥推光漆器厂工作,一直干着漆艺创作和绘画方面的工作。
耿保国最擅长胶皮雕刻和脱胎工艺,可谓是当地有名的手艺人,1993年时就担任推光漆器厂的技术厂长,作为平遥的一大特色,耿保国致力于将平遥漆器发扬光大。
不过在1977年的时候,耿保国看上了平遥古城的一处院子,那时候的平遥古城还没有发展旅游业,平遥是个贫困县,即便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也没钱修缮,于是在这个时机上,耿保决定买下这个宅子。
其实在耿保国刚决定要买下这个宅子的时候,其实是受到家人反对的,因为平遥实在是太穷了,至于之后能不能发展,这些都是未知的,再说了,买这座宅子需要120多万,他们实在是拿不出这些钱。
但是耿保国已经决定的事情很难更改,于是他在和当地政府商议好之后,当场就决定拍板签合同,整整120多万,是耿保国东拼西凑,又向银行贷款才付清的,7月份买下这个宅子,12月平遥古城就申遗成功了。
一座明清时期的宅子摇身一变成了文物,耿保国欣喜不已,但是他更高兴的是自己拿下了这座大院,后来耿保国用了半辈子修缮宅子,他翻遍了全世界的古建筑文物,才将最真实了晋商风采展现出来。
如今这座宅子也成为了平遥古城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前往平遥古城时还能看到耿保国在认真的做漆器,据游客所说,耿保国非常友好,还会邀请他们参观者做古宅,而他们一边推广漆器,一边继续修缮房屋。
现在这座宅子已经基本上大部分修缮完成,而它的价值则更加不可估量,反正是比之前120多万的价值要高,如果用钱来估量它的价值,那只能用“肤浅”来形容,一座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文物,这种价值又岂能估量?
而耿保国则继续做着漆器工艺,为平遥古城“招魂”,招属于平遥古城的历史“魂魄”。
信息来源:耿保国 名人简历
耿保国:120万买来的平遥第一大院隐士般地活着界面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