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年龄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总爱回忆以前的事情。特别是当年到河北承德地区插队落户的点点滴滴,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每次回想起在承德插队落户的往事,我心里就有一种负疚感,因为当年我没能兑现扎根山村一辈子的誓言,还辜负了一位姑娘对我的爱。

时间整整过去了五十六年,至今我还记得,我是1969年3月份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天津的。那天风很大,天空灰蒙蒙的,父母送我到车站,姑姑和姨妈也到车站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咐,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汽笛一声长鸣,撕裂了料峭的春寒,我和同学们挤在绿皮车厢里,偷偷抹掉脸上的泪水。车窗外,送行的人群渐渐模糊成晃动的人影,母亲挥舞着手里的头巾在追赶前行的列车,最终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满载天津知青的列车一路狂奔,途径北京,来到了河北省的承德,下了火车又换乘汽车,颠簸的土路扬起漫天黄土。当承德山区的轮廓出现在眼前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惆怅和失落,满眼的荒芜令人心生悲凉。汽车在崎岖山道上缓慢地行驶着,最终停在了公社革委会大院门前。

在公社革委会食堂吃了午饭,知青办工作人员宣读了知青分配名单,我们跟随前来迎接的老乡,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了距离公社驻地十五里路远的二道营大队。当时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火红的晚霞映红了半个村庄。

刚到村口,热情的乡亲们就迎上来问寒问暖,帮我们接过手里的提包和装脸盆的网兜。我们九名知青被分派在二道营大队第六小队插队落户,六队的马队长带领乡亲们把我们的行李从架子车上都搬到屋里摆放好,一帮大嫂正在队部院子里忙着为我们准备晚饭。

我们六名男生临时住在了队部后院的牛棚里,牛圈东侧的那间房子原来是存放草料的仓库,稍作修改就成了我们男生的住所。房间里弥漫着干草与泥土混合的气息,土坯墙斑驳脱落,房门破旧不堪,门口挂着用谷草编制的草苫子,应该是为了遮挡风寒。地上是用秫秸和谷草打的地铺,我们六名男生就睡在地铺上。

隔着院子,是生产队的队部大院,三名女生住在了靠东侧的一间房子里,她们睡的也是地铺,但房间里还挺干净,门窗也完好无损。队部院子西侧靠西墙有一个简易凉棚,棚子下面有锅灶,那里就是给我们做饭的地方,我们九名知青在一起吃饭。

第一顿晚饭是几位大嫂帮我们做的,饭菜很简单,高粱玉米面两掺的发面窝头,半锅萝卜豆腐汤,还有一大碗咸菜条。吃过晚饭,马队长笑着对我们说:“咱二道营是穷了点,但不会让你们城里来的知青饿肚子,更不会让你们受委屈。咱队里条件不好,你们先将就着住下,等过一阵子,队里就给你们盖新房子。”

半夜的时候,我起来小解,听到队部院子里传来了一个女生的哭泣声,她可能是想家了,也可能是对这里的生活环境不适应或不满意。

第二天清晨,我们还在睡梦中,就听到了饲养员刘爷爷来回走动的脚步声。队里有七头耕牛,全靠刘爷爷一个人照料。刘爷爷喂完牛,又到队部院子里给我们做饭,做好了早饭,他才叫我们起床。

刘爷爷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铜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看我们情绪不高,就笑着宽慰我们:“孩子们别怕,这地儿虽说穷了些,可土是热乎的,人心也是热乎的,咱大伙不会亏待你们城里来的知青。你们尽管放心,有我在,就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等我们洗漱完毕,刘爷爷带着我们去队部吃饭,粗瓷碗里的玉米面糊糊冒着腾腾热气,喧腾腾的发面窝头就着熟棉油拌过的咸菜条,吃着也很可口。别看刘爷爷都六十七八岁的年纪了,可他的身子骨很硬朗,大炼钢铁那阵子,他还在公社食堂给几十口子人做过饭呢,公社书记都夸他手脚利索,做饭好吃。

春耕春播生产开始以后,我们知青也和社员们一样往山上挑粪,用架子车拉粪,乡亲们手把手教我们扶犁耙地、撒种、学习干农活。马队长总把最轻松的活儿分给我们,看着我们笨拙的动作,他黝黑的脸上笑意盈盈:“慢慢学,急不得!”

记得第一次栽红薯,我挑着两桶水走坡路,踉踉跄跄非常吃力,一位大叔赶忙放下他挑着的空桶,帮我把两桶水挑到了地里,然后笑着说:“你们城里来的知青刚学习干农活,慢慢来,别累着了。”

日子在春种秋收中悄然流逝,我们也渐渐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渐渐学会了干各种农活,更是切身感受了乡亲们的热情和温暖。



图片来源网络

来到二道营大队的第三年秋天,大队书记谢广安找到我,笑着对我说:“李学军,咱二道营小学需要增加一名民办老师,你是高中生,不知你愿不愿意去学校教书?”“谢书记,我愿意,我愿意去学校当民办教师。”我不假思索地说道。谢书记笑了笑又说道:“但我有个要求,要想当这个民办教师,就得长期干,学校总换老师影响孩子们学习。”“谢书记,你放心,我愿意扎根咱二道营一辈子,当一辈子民办教师。”当着谢书记的面,我立下了扎根山村一辈子的誓言。

就这样,我成了二道营小学的民办教师。

站在土坯搭成的讲台前,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我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责任感。我暗暗发誓,一定竭尽全力,做一名合格的民办教师。

当时二道营小学的规模不大,学校一共四个年级,读五年级要去邻村小学。学校一共四名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校长是大队书记的哥哥,据说是高小文化。一位男教师是大队会计的弟弟,也是小学文化。另一名女老师叫张秀芹,初中毕业,来学校教书还不到两年。因为我是高中生,谢校长就让我教四年级的学生。

刚到学校教书,我还真摸不着门道,主要是我没有教书经验,不清楚教书流程。张秀芹老师就来帮助我,她说她刚来教书时也是很紧张,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上课。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就熟悉了教书流程,她把她的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我发自内心地感激她。

在张秀芹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业,找到了站在讲台上那种自信的感觉。我教的四年级一共十九名学生,学生们都很懂事,很听话,我讲课的时候没有乱说话的,学习都很认真。

渐渐地,我就和学生们熟悉起来,学生们都很天真,有的孩子在家烤一块红薯,也要拿到学校来送给我吃,还有的孩子给我送煮鸡蛋,送红枣和花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让我很感动。

因为我和张秀芹老师同龄,又天天在一起教书,在一个办公室里备课。她感冒生病的时候,我就替她代课,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她也帮我代课,帮我熬草药,给我送好吃的。老话说日久生情,不知不觉中我渐渐喜欢上了淳朴善良的张秀芹老师,张秀芹老师对我也特别热情特别关爱,她看我的眼神都是那样温柔那样温暖。

那年中秋节前夕,张秀芹老师送给我两个红彤彤的石榴,她说她家窗前的那棵石榴树是冰糖石榴,石榴粒又大又甜,吃在嘴里像冰糖一样甜。张秀芹老师家的石榴确实好吃,那种酸甜的味道,我至今还记得。

1976年冬季我回天津探亲过春节,张秀芹说她要去公社供销社买胰子(肥皂)和灯油,正好顺路送我一程。到了公社汽车站,张秀芹老师塞给我一包晒干的红枣还有一张纸条,然后转身就跑开了。

打开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写着一行字:李老师,我想一辈子和你在一起!

回到天津,我把我喜欢张秀芹的事情如实告诉了我父母,我父母都没明确表态,没说反对也没说支持。春节过后我回承德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学军,你和那个张秀芹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考虑,现在知青回城已成大趋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得想办法回城。农村的日子太苦了,一辈子得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

回到二道营,张秀芹对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她还说让我去她家串门。说句实话,当时我心里也很矛盾,我不敢对张秀芹有什么承诺,也不忍心冷落她。1977年的冬季,国家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张秀芹比我还高兴,她鼓励我好好复习功课,她说她也想考中专。

考试的前一天,我和张秀芹还有一名男知青一起来到了县城,张秀芹住在了她姑姑家,我和那名男知青住在了县供销社招待所。考试的时候,我握着被汗水浸湿的笔,满脑子都是二道营的山水,满脑子都是张秀芹期待的眼神,有一道学过的题我竟然没做出来。

原本没报什么希望,春节过后不久,我竟然意外收到了河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成了二道营的第一个大学生,张秀芹和那名男知青都落榜了。

离开二道营那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来为我送行,我班的学生把我围在中间,哭喊着不让我走,张秀芹老师也在旁边偷偷抹眼泪。那一刻,我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一想到当时对谢书记发下的当一辈子民办教师的誓言,我心里就很难受很愧疚。

那天队里的饲养员刘爷爷也来为我送行,他给我送来了几张烙饼和一块咸菜疙瘩,让我带在路上吃。分别的时候,刘爷爷难受地说:“我还想着给你介绍一个对象哩,你看人家张秀芹老师长得多水灵呀。这考上了大学,你就远走高飞吧,就不要在农村受罪了……”看着在旁边抹眼泪的张秀芹老师,再看看刘爷爷眼睛里滚动的泪花,我心里像刀割一样疼。在二道营插队落户的日子里,刘爷爷可没少关心我,没少给我们知青送好吃的,他是我们最亲的人。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城市工作,娶妻生子,日子平淡而安稳。可每当夜深人静,饲养员刘爷爷慈祥的笑容、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张秀芹老师泪眼汪汪的模样,就会像潮水般涌来,将我淹没在无尽的思念和愧疚之中。

去年清明,我终于回到了二道营。牛棚早已不复存在,那里成了二道营村里的健身广场;原来二道营小学校的教室也翻建一新,那里成了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刘爷爷、谢书记和马队长都已不在人世,那份感激之情和心里话,我只能跪在他们坟前诉说了。

张秀芹还生活在二道营,1978年夏季她考上了承德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

时隔四十六年再相见,我差一点没认出张秀芹老师来,她发福了,好像个子矮了好多。张秀芹老师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她上前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李学军老师,你还是年轻时的模样,一点变化都没了,还是城里的生活好呀,你看我都老成啥样子了……”

看着眼前的张秀芹老师,想想当年一起教书的情景,想想那些没说出口的爱和承诺,那些被时光掩埋的遗憾和愧疚,永远留在了二道营的月光里,也永远埋在了我心里。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的日子里,每当望见天边的月亮,我总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山村。那里有我未兑现的誓言,有我永远回不去的青春,还有一份藏在心底的愧疚和遗憾。尊敬张秀芹老师,愿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心中永远充满阳光。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终生难忘的回忆,那里也将是我永远的眷恋和牵挂。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李学军老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