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通讯员 王建霞 刘东 记者 奚钦)风吹桑麻绿,又到养蚕时。连日来,汉阴县各镇蚕农们抢抓农时,开启新一年春蚕养殖工作,为全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5月9日,走进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蚕桑产业园,蚕室中蚕农曹传翠正在给蚕宝宝喂食,幼蚕大口大口争食,贪婪地啃食着肥嫩的桑叶。

“今年是我第一次养蚕,承包了一个蚕室,第一批春蚕养了5张纸。在这养蚕合作社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让我们即使是新手也没了后顾之忧,感觉很放心。”曹传翠笑着说道。


兴隆佳苑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占地面积60.62亩,安置搬迁群众443户1756人。为使社区居民稳得住、能致富,社区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打造现代化蚕桑产业园,建成1500亩高标准桑园、20处标准化蚕室和1处智慧化小蚕共育室。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保障的同时,也为带动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小蚕共育第一批蚕种62张已经发到养蚕户手里。20个蚕室承包出去了12个,计划每个蚕室全年养蚕25.5张,每个蚕室的产值在13万元左右,可带动就业4至5人,发放劳动工资4.5万元左右。”县发改局派驻兴隆佳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栗丰勇说。


养殖周期短、回报收益高,长久以来,养蚕一直都是农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方式。在涧池镇五坪村小蚕共育基地,蚕农们也迎来了今年第一批春蚕。一大早,前来领取幼蚕的蚕农挤满了共育室的空地,一个个蚕扁被工作人员从共育室中陆续抬出,有序分发至蚕农手中。据五坪村党支部书记文炬生介绍,他们村的蚕桑生产讲究“精育严管”,由村集体合作社在小蚕共育室统一孵化蚕种,技术员集中管护,待幼蚕生长至二眠后,按户分发,由村民各自饲养至结茧。

“目前第一批春蚕150余张,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今年我们采取全智能化小蚕共育,营造出恒温恒湿的环境,为小蚕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条件,同时采取饲料喂养,共育出来的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发病率极低,为后续蚕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炬生介绍说。


蚕桑产业不仅是绿色生态产业,也是高效富民产业。近年来,汉阴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奖补、技术指导服务、延链补链等方式,强主体、育品牌、促融合、提效益,推动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加速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释放强劲活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据了解,今年汉阴县首批春蚕发种7574张,预计第二批春蚕发种1723张,计划全年养蚕18000张左右,蚕茧产值有望突破4000万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