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稀土王牌:中方的“战略核威慑”

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阶段性协议,双方宣布互降115%的关税,但中国未取消稀土出口管制这一“杀手锏”。数据显示,中国控制全球60%的稀土开采和92%的精炼产能,直接卡住美国军工与新能源产业的咽喉。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承认,其机器人量产计划因中国稀土管制受阻,被迫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足见美国企业的脆弱性。



特朗普政府曾试图以关税让步换取中方解除稀土限制,但中方态度明确:“稀土管控基于国家安全,谈判须以互惠为前提”。这一立场不仅巩固了中国的谈判筹码,更暴露美国在高端制造和国防工业上的结构性依赖——每架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而美国储备仅够维持半年常规弹药生产。

二、非关税反制:精准打击美企“七寸”

除稀土外,中国手握多张底牌:

实体清单制裁:16家美企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11家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6家暂停输华资质,直接打击美国科技巨头的供应链。

市场准入限制:对金融、科技等核心领域设防,反制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技术封锁,迫使苹果、高通等企业加速本土化转型。

产业链重构:通过“一带一路”与金砖国家深化合作,巴西大豆、俄罗斯能源迅速替代美国份额,2024年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增长23%,美豆库存积压创历史峰值。

这些措施形成“非对称打击”,直击美国经济痛点:通胀高企、制造业外流、盟友离心。



三、美国的结构性困局:霸权逻辑的崩塌

特朗普的关税战术已陷入三重反噬:

经济代价:美国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3800美元,中西部农场破产率逼近50%,半导体行业损失超800亿美元。

政治孤立:欧盟、东盟拒绝“选边站”,日本公开反对“无休止让步”,连共和党铁锈地带票仓也因农业危机倒戈。

战略短视:万亿美元军费计划暴露美国“穷兵黩武”的焦虑,但军工复合体低效问题(如单价16亿美元的星座级护卫舰)难掩实力衰退。

反观中国,内需贡献率达73%,外贸依存度降至18%,双循环战略构建起“政策防火墙”,以稀土、市场、产业链三大支柱对冲外部冲击。

四、谈判博弈:中方的“以拖待变”策略

下一步谈判焦点将围绕三大议题展开:

1. 24%“对等关税”:美方或要求中方采购大豆、液化天然气,但中方可能以“增持美债”或科技合作作为交换条件。

2.20%芬太尼关税:美方借禁毒议题施压,但中国要求美国解除半导体等技术出口禁令作为对等筹码。



3. 10%基准关税:特朗普坚持保留这一“底线”,但中方或联合欧盟施压,迫使美方在WTO框架下妥协。

中方策略清晰:以稀土为杠杆,以时间换空间。若美方在90天内未兑现承诺,稀土管制、实体清单等工具将再度出击,彻底打乱美国供应链。

五、未来展望:合作共赢VS零和博弈

关税战暂缓仅是风暴前的平静。中美较量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秩序”的碰撞:

- 美国困境:若持续对抗,2025年GDP或再降0.5%,通胀与债务危机将引爆社会矛盾。

- 中国机遇:稀土管控、科技自主(如华为5G国产化率95%)、人民币国际化(跨境支付占比19.7%)形成“新三角支撑”,重塑全球规则话语权。



正如外交部华春莹所言:“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中方的底气源于五千年的战略智慧——不惧短期博弈,专注长远布局。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成历史笑谈,而中国的“底牌战略”正书写新时代的博弈教科书。当美国在“自毁式施压”中耗尽筹码,中国将以稀土为剑、内需为盾,向世界证明:合作共赢的朝阳,终将驱散单边主义的阴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