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李小龙虽然出生在美国,但他从小在中国香港长大。小时候的李小龙,争强好胜,热衷于打架。



因为从小跟着父亲学过太极拳,所以,在这一影响下,他从小就对武术情有独钟。不过,因为太极拳是一门慢功夫,争强好斗的李小龙很快便失去了兴趣。

虽然父亲一再反对,但李小龙还是逐渐放弃了修炼太极拳。

1953年,在好友张卓庆的介绍下,李小龙拜师叶问,开始学习咏春拳

咏春拳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非常讲究技击。上世纪40年代后期,经叶问的努力,咏春拳在香港发扬光大,颇具影响力。叶问也成为了香港武术界的泰斗人物。

叶问第一次见到李小龙时,便感觉眼前一亮,看到了他的武术天赋。而且,李小龙每天风雨无阻来武馆练武。他对武术的热爱,也让叶问深感欣慰。

然而,叶问很快也发现了李小龙的缺点。他性格刚烈,好勇斗狠,而中国的传统武术,多讲究修行。



当然,叶问很开明。对于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派别的弟子切磋比武,点到即止一事,他是支持的。他认为,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受叶问的影响,李小龙开始学习咏春拳后,便主动找人比武。一开始,自信满满的李小龙多次只能被动挨打,这让他既震惊又羞愧。

李小龙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从一次次失败中重新学习,寻找暂时落后的原因,最终提升自己,超越对手。

李小龙在第一次和“王家腿”交手时惨败,此后,他主动上门“找打”,终于领悟了对手拳术的精妙之处,并将它与咏春拳结合。不久后,李小龙便用咏春拳打败了“王家腿”。

李小龙还跟着师父学习寸拳,寸拳属于近距离攻击,杀伤力不容小觑。但李小龙却主动要求师父打在自己身上。

因为零距离接触,李小龙很快就掌握了寸拳的精髓,每一拳都能够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渐渐地,李小龙的功夫进步了不少,他也越来越有名气。



1958年,在香港校际拳击比赛中,李小龙一举夺魁。但不久后,他便因打架被父母送去了美国。

1959年5月,李小龙来到美国,开启了自己学习生活。这时的李小龙,仿佛一夜间长大,不再到街头找人打架了,而是专注于学业。不过,每天课余时间,他都会继续坚持练武。

这一时期,李小龙在与当地武者的切磋中,逐渐打出了名声。1967年前后,好莱坞明星、富豪等纷纷找他做私人授课。

1968年,《黑带》杂志以李小龙提供的八种拳种为主,进行了报道,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中国功夫热”。

此时,李小龙在功夫上已经很成功了,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国功夫的影响力呢?很快,他便想到了电影。

李小龙是童星,从小就拍过电影。在赴美之前,他就已经参演过22部电影,评论界十分看好他在影视方面的潜力,称赞他是“演艺天才”。



1970年,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邹文怀邀请李小龙拍电影,直言:“如果能够将功夫融入到电影中,打出华人的威风,这类电影一定能大卖。”

李小龙既有拍电影的经验,又精通功夫,而他也正有此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李小龙回到了香港,由他主演的《唐山大兄》一经上映便受到了热烈反响,创下了香港新的票房纪录。

1972年,《精武门》上映,李小龙饰演的陈真成为了银幕上的一个经典形象。而李小龙也成为了华人圈冉冉升起的偶像,是当时香港最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

李小龙的威名很快便传到了好莱坞,美国媒体称赞他是“东方第一位功夫影星”。好莱坞很快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1972年11月,李小龙同意主演《龙争虎斗》,这部影片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式的功夫片,在全球拥有广大影迷,李小龙国际巨星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李小龙创立了新的武术体系“截拳道”。此后,不少人将李小龙视为“咏春叛徒”,还有不少人称李小龙和师父叶问已经“反目成仇”。



但现实并非如此。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后,还曾给叶问打电话,“师父,我是小龙啊,您还认不认我是您徒弟啊?”

叶问笑着说道:“认不认得随你啊。”

李小龙听后,特别高兴。回到香港后,尽管已经成为了功夫巨星,他还邀请师父小聚,陪师父在大街上走路散步,引起路人侧目。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终日忙于拍摄电影,没法跟随师父精研咏春拳。于是,李小龙请师父亲自示范一套拳法,自己让人拍摄记录下来,一边参考学习。

叶问想了想,还是拒绝了。至于原因,并非外界猜测的钱财关系。叶问曾说:“我从没有为门下其他弟子做过,如果这样做的话,对其他弟子不公平。”

1973年,李小龙已经成为了国际功夫巨星,事业如日中天。但就在这时,他却突然死亡,令所有影迷深感震惊。



1973年7月20日下午2时许,邹文怀来到李小龙家中,商讨《死亡游戏》的剧本大纲。不久,两人一起驱车来到女星丁佩的寓所,三人就剧本问题进行意见交流,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

当晚7点,就在三人准备下楼用餐时,李小龙却突然头疼。丁佩见状,让他服用了一片阿司匹林后,将他送去房间内躺下休息。

邹文怀因为有事便暂时离开。晚上八点半,丁佩进入房间,发现李小龙还在熟睡。她便给邹文怀打去电话,告诉他“李小龙还在睡,就不去吃饭了。”

但半个小时后,丁佩发现李小龙还在睡,她又给邹文怀打去了电话说明情况。9点45分左右,邹文怀又来到了丁佩家中,并开始叫李小龙。但无论怎么叫,李小龙也没有反应。

直到这时,两人才发现了不对劲。丁佩立即叫来私人医生,当医生简单检查后,发现李小龙已经陷入了昏迷,濒临死亡,没有了心跳和呼吸。



当晚11时,另一位医生邓宝志检验后,认定李小龙死亡,但还是做了“心脏内注射急救”,不过没有任何作用。

一代功夫巨星,就这样陨落了,年仅33岁。

8天后,官方发布李小龙死于药物过敏的消息,医学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因服用阿司匹林过敏致死的先例”。

一时间,关于李小龙突然死亡的各种原因,甚嚣尘上。

李小龙在美国的私人医生克耐特曾表示:“李小龙长期超负荷工作,患上了脑肿瘤。”但因为不忍心看好强的李小龙受打击,他没有说明真相,只是叮嘱他“多休息。”

然而,相比于这种死因,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却怀疑丈夫是死于仇杀。李小龙曾和一些演员有过冲突,也因剧本问题跟导演、制片人有过矛盾。

但让琳达最怀疑的是,李小龙曾在1971年战胜了日本的空手道。此后,日本武术界便将李小龙视为“眼中钉”。



李小龙的私人助理哈森也更倾向于仇杀。哈森曾直言克耐特医生说的脑肿瘤是谎言,因为李小龙当时做身体检查时,并没有做脑部检查。

为了查清死因,哈森专门聘请了美国人体学家切利博士研究分析,但几个月后,切利博士的一切研究资料都被销毁,他也突然离开美国,自此下落不明。

哈森调查发现,在切利博士研究期间,曾有几个日本人上门拜访。这几人离开后,切利博士不仅不再研究死因,就连他本人也变得精神恍惚,经常处于发呆状态。

不久后,哈森发现日本一家公司被禁止销售“肌肉振荡机类产品”。他立即想到了自己曾在用过一次李小龙专用的这台机器后,出现了有头疼、恶心、无力等症状。

哈森决定检查一下这台肌肉振荡机是否有问题,但意外的是,这台机器竟然不翼而飞,就连曾经推荐给李小龙机器的助理法特也神秘失踪。

根据这一线索,哈森认为机器或许真的有问题。于是,他便找了私家侦探调查。很快,哈森发现,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竟然是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的成员。



李小龙在接连打赢了日本的空手道冠军和柔道冠军后,令日本武术界怀恨在心。而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更是因在这次赌注中押错宝,损失了近千万美元。

正因如此,他们对李小龙萌生了杀意。由于李小龙当时身边有保镖,加之他本人身手不错。于是,这些日本人选择了另一个办法,收买李小龙的助理法特,对他的机器做手脚。

然而,这些都是哈森一边调查一边猜测得出的结论,由于缺乏证据支撑,外界并不相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曾说明李小龙死于脑肿瘤的克耐特医生两个月后,便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意外”死亡。

李小龙的死因至今是一个谜,外界众说纷纭,但他曾经的私人助理哈森通过种种线索和调查,坚持认为背后有日本人在搞鬼。

参考资料:《读者报》、女子文摘2008年12期、百家讲坛2017年8期、连环画报2016年1期、海外星云2009年6期、意林2009年10期、《牛城晚报》、新传奇2023年9期、报刊荟萃2009年1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