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直在念叨说,时间安排的太满,所以一直没有去成“学术酒吧”,也没有参加的成“太太的客厅”。因此这次空出时间,群友特地的拉我去了一下:深圳的·“陌生人客厅”。
他倒是好意,
想带我散散心,
但是活动结束后,
我两在楼下的海边,
一人一杯酒笑了好久,
感觉北橘南枳确实不假。
首先
说一下笑的原因
这类活动参加的基本上以留学生为主,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活动的价格算不上便宜。一般深圳打工人不太会花这个价格来消费,如果是奔着男女朋友交友去的,深圳有很多此类的“相亲活动”。接触环节多不说,活动价格还便宜。
所以来参加这种活动的,
很多都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
因为这种活动他们确实熟悉,
毕竟算是派对文化的社交方式。
但是有趣的点在哪呢?
在于说参加的留学生很多都是没有在工作的,换句话说,就是闲人,家里有点钱和关系,但是没有正经工作的闲人。倒不是说找不到工作,深圳的工作机会还是很多,只是说找不到他们合适的工作。
原因,在前置文章《》也说过。基本上都是没搞懂出国留学到底为什么,就随大流出去的一群人。而且学的专业,懂的东西,也是千姿百态。但基本上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没有理工科。
所以这就导致于,这种活动就具有了另一重的属性。一方面是吐槽,吐槽于回国之后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如意。一方面是交流,交流于有什么可以做的项目,能一切做的事。
甚至于说后者的比重,
会慢慢变成活动的核心。
理由其实也不难理解,
花了家里那么多钱出去,
现在回来天天闲着晃荡,
就算家里不说给养着,
自己自尊心也受不了。
因此可以说,
这群人是真想做事,
也确实手上有点资金。
但是问题吧,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创业,哪有那么简单的?
现在是产能过剩,投资过剩,资金过剩,缺的是项目,是好的项目,而不是资金。特别是创业的心态,绝对不是抱着“因为没得选,所以搏一搏”的想法。
因此这也就导致于说:
这些海外留子回国之后,
就真的成了一个个大韭菜。
细节就不说了,整体体验下来,感觉仿佛看到了海外的“迎新会”。各自按照各自的定位,找到了各自的目标,相互之间谁从谁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就成了各凭本事的事情。
这里没有说要嘲讽留子的意思,毕竟留子的困境,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他们自己选择的。就有点像“私生子”的概念,会让他们落到这个尴尬境地的,更多是父母的“无心之举”,而不是孩子的有意识决策。
而想要说通过这些活动去找到一些机会,改变一些困境也说的过去。毕竟就像曾经他们出去时候一样,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能做的不多,而这条路看上去最简单,也最符合“社达”与“精致利己”的行为习惯。
我两笑的点:
更多是原本以为看到了深圳在往上海转型,结果发现基建是可以速成的,但是文化这东西,还真不是“加速”的事情。甚至于说不加以引导,反而“变形”的速度是极快的。
最后
给读者中的留子说一句话:
目前留子的困境,可以说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能够预见。如果当初为什么出去,父母没给你说清楚。那么这次回来,你也不用过于的苛责自己。毕竟这个局中,你是最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什么的。
而现在你能做的,可能更多的应该是尽快的洗掉身上那些“留子”的行为习惯。毕竟中美之间的来回波折,在社会层面的表现,就是“留子”与“溜子”之间来回摇摆。
因此如果说你父母当时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送你出去,那么你就不要去参与这个“摇摆游戏”了。摇到了留子,也不过就是能得到个35岁的保底。摇到了溜子,那就真的可以体验“普通人的日常”了。
祝大家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