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出去旅游,最重要的就是量力而行、知难而退。” 这句话在 5 月 10 日发生于四姑娘山的悲剧面前,显得尤为沉重。一名 39 岁男性游客在四姑娘山镇因严重高原反应不幸离世,这场本可避免的意外,在顺风车司机的发声与网友的热议中,暴露出人们对高原旅行风险的认知盲区与应对失当。
5 月 8 日,这名平日里身体健康的男子与朋友自驾抵达四姑娘山镇。这座海拔 3200 米的小镇,虽不及四姑娘山主峰 6000 多米的高度,却依然暗藏着高原环境的凶险。入住客栈后,男子因爱干净洗了澡,随后又身着单薄衣物外出。殊不知,这两个举动恰好触碰了高原旅行的两大禁忌 —— 洗澡会加速血液循环、消耗氧气,而寒冷刺激则可能诱发高原反应加重。
很快,男子开始持续咳嗽并出现不适症状。一行人起初将其视为普通的高原反应与感冒,仅前往当地卫生院吸氧。接诊医生当即严肃提醒,应尽快返回低海拔地区以防止症状恶化。或许是不愿中断旅程,他们选择继续留在高海拔地区,这一决定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伏笔。
随着时间推移,男子的病情愈发严重。即便停止游玩、卧床休息,他的身体状况也未得到改善。5 月 9 日,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同伴决定送他前往成都治疗,并在打车软件上发布拼车订单。次日清晨,一位顺风车司机接单。司机出于节省成本考虑,希望乘客承担高速费,却遭到拒绝。双方在费用问题上反复协商,最终司机无奈妥协,此时已至 5 月 10 日早上 8 点。
当司机抵达客栈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体型壮硕的男子被女性同伴搀扶着,短短几步路便需坐下休息。得知是高反症状后,有着丰富高原驾驶经验的司机一眼判断出男子可能出现了高原肺水肿。这种在海拔 2500 米以上地区易发的病症,因缺氧、寒冷等因素导致肺动脉压力骤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紫等症状,若未及时救治,极有可能因呼吸衰竭死亡。
司机立即劝说:“去成都会经过海拔更高的巴朗山,只会加重病情,必须马上去医院!” 但同伴仍坚持前往成都,直到司机再三强调情况危急,才同意先去就近的卫生院。8 点 26 分,车辆抵达医院时,男子已失去意识、心跳骤停。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一个小时后,男子依然不幸离世。
这起悲剧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广泛讨论。网友们纷纷惋惜:“明明有多次机会可以避免,却因无知和侥幸酿成大祸。” 自驾出行的安排、对医生建议的忽视、病情恶化后仍在高速费上讨价还价…… 这些细节无不暴露出当事人对高原反应严重性的认知不足。有网友指出,某女星也曾因误判高原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终遗憾离世,类似悲剧的重复发生令人痛心。
关于责任界定,各方争议不断。同行友人坚称男子身体健康,而司机则提到其体型较大,搬运时需多名医护人员协助。肥胖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是否构成风险因素,有待家属进一步说明。景区方面,其官网早已发布详细的高原反应提示,明确告知游客注意事项,从法律角度看已尽到提醒义务。男子洗澡、受寒等个人行为,被普遍认为是诱发严重高反的主因。
这起事件也为所有向往高原旅行的人敲响警钟。专业医学建议指出,高原旅行应遵循 “缓慢上升” 原则,避免短时间内进入高海拔区域;无论体质强弱,都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洗澡等行为,提前备好氧气瓶与抗高反药物。尤其对于本身患有心肺疾病或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评估风险,切勿盲目挑战极限。
如今,逝者已在当地火化,但这场悲剧留下的教训却值得每个人深思。高原风光固然壮美,但生命安全永远是旅行的前提。唯有尊重自然规律、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让每一次旅途都成为美好的回忆,而非沉重的遗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