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湿热交织的气候里,身体总像被 "湿气" 裹住般黏腻沉重?中医传统疗法中的刮痧,正是应对这类困扰的便捷之法。新加坡贡方堂TCM提醒,正确的刮痧能快速疏通经络、排出体内湿浊,尤其适合久坐少动、舌苔厚腻、肩颈腰背酸痛的人群。




一、刮痧为何能祛湿?
丘医师解释,刮痧是通过特制刮板(如牛角板、玉石板)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出现 "痧象"(红色或紫色瘀点)。这些痧点本质是体表毛细血管轻微扩张出血,能激发人体阳气,推动停滞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
解表祛湿:驱散肌表的湿邪(如头重如裹、肢体困重)​
通络排毒:疏通瘀堵的经络(尤其背部膀胱经是祛湿 "主干道")​
调畅气机:改善湿气导致的胸闷、食欲差等气滞问题
二、3 类常见湿气问题,刮痧这样应对​
1. 湿热体质(舌苔黄腻、皮肤爱长痘)​
重点部位:背部膀胱经(从大椎到腰部)、手臂三焦经(缓解湿热引起的疲劳)​
操作要点:用刮痧油轻刮,以出红痧为度,配合曲池穴(清热)、血海穴(凉血)点按,每周1次即可,避免过度耗气。​
2. 寒湿体质(舌苔白厚、怕冷易腹泻)​
重点部位:背部督脉(温阳)+ 脾经循行处(小腿内侧)​
特色手法:采用 "温刮法",刮板加热后从大椎向腰部缓慢刮拭,配合艾灸脾俞穴、胃俞穴,帮助温化寒湿。​
3. 暑湿困脾(雨季头晕乏力、恶心厌食)​
急救妙招:立即刮拭颈部两侧(风池穴至肩井穴)、肘窝(曲泽穴),出痧后喝温姜水,快速缓解暑湿导致的不适。
三、在家刮痧的 4 个关键步骤(丘医师亲授)​
选对工具:用边缘圆润的牛角板(贡方堂常用),搭配杏仁油或凡士林润滑,避免划伤皮肤​
找准方向:顺着经络走向单方向刮(如背部从上至下),每个部位刮 10-15 次,以皮肤潮红或出痧为度​
避开禁忌:过饥过饱、皮肤破损处、孕妇腰腹禁刮,出痧后 6 小时内忌洗澡吹风​
黄金时间:上午 9-11 点(脾经当令)或下午 3-5 点(膀胱经当令)操作,祛湿效果更佳
(注:刮痧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或指导,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