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李姐是一名外卖骑手,刚开始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职工社保。听说要延迟退休,她心里直打鼓:“原本说好55岁就能退休领钱,现在政策变了,我是不是要多干好几年?”

更让她发愁的是,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要从15年逐步延长到20年。“这可咋办?难道我得一直干到60岁?”

李姐的困惑,正是2.1亿灵活就业群体共同的心声。2025年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政策落地后,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缴费年限到底怎么算?今天我们就用她的案例,把政策讲透。



政策解读:退休年龄没变,但门槛高了

2025年1月1日实施的《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明确,灵活就业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未变:男性仍为60岁,女性原按50岁退休的(如个体户、下岗女工)保持50岁,原按55岁退休的(如曾从事管理岗)则调整至55岁。

但政策的“暗礁”藏在细节里:

1. 缴费年限延长了,2025年起,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延长至20年,每年增加6个月,2039年全面达标。例如:2025年退休需满15年;2029年退休需满15.5年;2035年退休需满18年;2039年及以后需满20年。

2. 提前退休可申请比法定年龄早3年退休(如女性50岁退休者最早47岁),但需满足对应年份的最低缴费年限。

李姐的账本:多缴5年,要多花多少钱?

以李姐为例,若她2035年满50岁:

原来缴满15年即可退休,缴费指数0.6来算,15年后养老金约2586.6元/月;现在需缴满20年,若继续工作5年,20年后养老金增至3670.8元/月,但需多缴5年的社保费用(按最低档约900元/月计算,多支出5.4万元)。

“这划得来吗?”李姐的困惑,反映了多数灵活就业者的现实困境。



灵活就业者的两难选择

1. 继续缴费的话经济压力太大,2024年已有45%的灵活就业者因经济压力断缴社保。

2. 如果退保,仅退还个人账户的40%(如缴15年约退2.1万元),统筹部分(占60%)不退,相当于白干5年。

3. 最优选是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距离退休不足5年且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可申请社保补贴(缴费的2/3由国家承担)。例如,每月缴3000元,个人只需付1000元。4050人员(女性40岁、男性50岁以上)、低保户、零就业家庭等。

政策背后的逻辑:谁在受益?谁在承压?

延迟退休和延长缴费年限,对灵活就业者来说,需独自承担更长的缴费周期和更高的经济压力。

支持者说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退休后待遇更高;弹性退休赋予自主选择权,可结合身体、家庭情况决定退休时间。

反对者说灵活就业者收入不稳定,延长缴费年限可能加剧断缴;低薪群体(如保洁、摆摊者)难以承受高额保费,被迫“退保”或“打工到死”。

普通人该怎么办?

1. 算清两笔账

用“养老金计算器”测算不同缴费年限的回报,判断是否值得延长缴费;若身体条件差,优先选择按原年龄退休,哪怕养老金少一点。

2. 抓住政策红利

2025年起,各地将加大补贴力度,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者务必申请;商业保险补充:搭配购买“惠民保”或个人养老金账户,对冲社保不足。

3. 关注地方差异

部分地区(如广东、浙江)对女性灵活就业者仍保留50岁退休政策,需提前咨询当地社保局。



结语:养老改革,没有标准答案

李姐最终决定申请社保补贴,再干5年凑够20年缴费。“虽然累点,但想想老了能多领点钱,咬咬牙吧。”她的故事,正是2亿灵活就业者的缩影。

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政策,像一把双刃剑:有人借机规划更高品质的退休生活,有人却在生存压力下进退两难。或许正如社保专家所说:“社保的本质是互助共济,个人努力与国家保障,缺一不可。”

如果养老金缴费年限延长到20年,你会选择继续缴还是停保?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