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两千年的古罗马神庙
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历史悠久。
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不提,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到来,统治了整整800年,曾把这里定为“外罗马”都城。
1世纪,人们为月亮与狩猎女神戴安娜建起神庙。它湮没于岁月之中,上世纪 50年代才被发现。
DONG
它位于市中心,立于高高台基上的十几根巨柱,是后人用残件拼就而成的。
它们仿佛一群沉睡两千年的古罗马人忽被惊醒,面对已然陌生的世界茫然而伤感。
而月夜下,一切都化作剪影,它们却好像将人带入古老的神话之中。
想多了解西班牙:
立柱森林与天方夜谭
科尔多瓦最著名的是清真寺-大教堂。它体量超大、气势逼人,首次见时,我感觉不是映入眼帘,而是扑面而来。
大清真寺所在的地方,最初也是一座罗马神庙。6世纪,神庙遗址上建起颇具规模的修道院。
711年阿拉伯人占领该城时,与当地人达成协议:教堂的一半改用作清真寺!
之后70多年,《古兰经》与《圣经》的诵读声在高墙内回荡碰撞。
785年,统治者把那半个教堂也买下来——用了些强权,不过真付了钱——开始建造辉煌的大清真寺。
工人以天主教徒为主,费用也多是天主教徒的税款。
经过几任统治者的大规模扩建,987年,这项宏大工程终于完成。
它曾是世界第二大清真寺,加上前面的橘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
橘园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中央有水池,周围各种果树绿意盎然,掩映着近百米高、宏大又精美、异域风浓浓的宣礼塔。
穿过橘园,就进入长宽都过百米、可以同时容纳25000名信徒做礼拜的大殿。
800多根柱子,整齐地排成近20行,柱子上方还有红白条装饰的拱顶,让人恍如闯进立柱丛林,又像跌入一千零一夜的梦幻。
我尤其惊诧于,简单重复竟能营造出如此的庄严震撼!
从“独一无二”到“随处可见了”
柱子多为两根叠落而成:下面是有精美顶饰的罗马风圆柱,托举着相对简朴的长方柱。
柱子是从各地建筑或废墟中选出的,偏短,工匠把它们打磨成4米长,两根正好撑起高高的天花板。
上面的马蹄拱,本为加固柱子,配上红白错色,即让立柱森林瞬间灵动起来。实用之举竟创造出惊世之美,佩服!
10世纪是科尔多瓦的黄金时代,此后内斗不断、国力渐弱。北方西班牙人却势力日增。
1236年,科尔多瓦被西班牙人“光复”,大清真寺改作教堂,宣礼塔成了钟楼。
但建筑本身大体无恙,它的美丽连天主教徒都不忍破坏。
好运到16世纪初戛然而止。阿隆索·曼里克主教全权主持对这座清真寺的改建。
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被毁掉近1/3,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莫名出现,周围还隔出些小礼拜堂。
这些新建筑或金碧辉煌,或庄严凝重,只是置于清真寺显得不伦不类,以至国王看了都感叹:“你们把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鼓捣成了个随处可见的东西!”
从卡拉欧拉塔(右下)隔着罗马桥
遥望清真寺-大教堂
改建被紧急叫停,留下这座不伦不类的特殊建筑,名字也成了绕口的清真寺-大教堂!
其实,如果从头追溯,它应该叫神庙-修道院-清真寺-大教堂!
后来,我登上城市不远处的卡拉欧拉塔,竟发现大清真寺中部特别醒目地拱起一个巨大的、带有穹顶的十字架状建筑。
原来,当年连外部也改了,只是之前在地面看不到。
那情景,就像有个巨人把大清真寺顶部狠狠撕掉一大片,伸手进去把下方掏空,最后将一座教堂硬生生插进去似的。
不过,无论如何,历经数百年,清真寺和大教堂已经融为一体,种种不和谐,都被打磨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