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身在哪儿,妈妈的心就在哪儿。5月11日,由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山东“车小镇”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滨州市摄影家协会共同发起的“母亲河·母亲节——接来老妈,顺着黄河看滨州”活动温馨上演。


活动中,儿女和母亲携手并肩,沿着黄河滨州段一路走、一路看。听,笑声、歌声、掌声在诉说牵挂;看,河水、湖水、泪水在诉说思念。温馨的母亲节、温暖的母亲河、温柔的故事汇,一连串的沿黄景点、鲁北风情,让妈妈们渐渐读懂了滨州,也让儿女们安居在滨、安心在滨。“我今年65岁了。今天,是我这辈子过得最美的一个母亲节!”参与活动的周学军动情地说。

当天早上7点,“母亲河·母亲节——接来老妈,顺着黄河看滨州”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仪式上,在主办方介绍完活动内容后,在场的儿女都为妈妈献上一束康乃馨,并与妈妈深情拥抱、携手登车。

为啥发起这个活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与温暖的至亲。儿行千里母牵挂,儿女工作的地方,始终是母亲们日夜惦记的远方。”滨州“车小镇”项目总顾问、习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锋说。



滨州“车小镇”以创新型TOD为核心,融合汽车文化与滨州文化,致力打造多业态“产+商”结合的汽车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基地,实现“人·车·生活”的新场景。“做企业讲究不忘初心,这初心就是人心、文化。我的妈妈远在西安,也是黄河流经地。我在滨州创业,是个新滨州人,所以妈妈也非常关注滨州,非常牵挂在滨州的我。所以,我想通过举行这次活动,邀请更多在外地的妈妈来看看滨州这座城市,沿着黄河走走,从而了解滨州,这样她们才能放心,我们才能安心。”赵锋感慨地说。



此行首站,是邹平市码头镇黄河梯子坝。在那,紧邻黄河的险工风情让这些外地妈妈们感到惊讶:“黄河水离着岸边这么近啊”“黄河水也没那么浑嘛”“这儿的花花草草长得真好”……一问才知道:参加活动的多数外地妈妈都曾来过滨州,但几乎都没有近距离观察过滨州的黄河。



从齐东古城遗址公园到魏氏庄园、黄河楼、打渔张,参加活动的外地妈妈们了解了黄河滨州段的变迁,更看到了黄河安澜带给滨州的发展福祉。在黄河楼,崔敏女士向妈妈详细介绍了黄河入海路线的变化。崔敏的老家在菏泽,如今她与哥哥都在滨州安家立业。她说,妈妈这辈子不容易,养育了两个儿女,晚年还照顾着生病的老伴以及几个孙辈,希望她能在活动中放下平日的压力,尽情欣赏黄河的美景,感受滨州这座城市的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妈妈里,有的是退休职工,有的种地一辈子,但也有好几个女性创业者。如,菏泽籍的郭彦杰女士,在滨州创业多年,从事软装色彩搭配工作。还有,老家温州的胡芳兰女士于1990年来滨创业,当时她只有21岁。她记得,她当时新婚不久,在滨州大集、农贸市场做小买卖,几乎每个见到她的滨州大爷大妈都感慨:“这么小就出来做生意,不容易啊……”



胡芳兰说,那时候外出闯荡的滨州人少,但温州人往往刚成年就外出闯天下了。30多年来,她在滨州养大了女儿,如今有了外孙。跟她家聊天,明显感到:胡芳兰的温州口音挺明显,但女儿的口音满是滨州味,而外孙说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了。

在万物生颐福园,妈妈们看到了一个养老生活的理想范本——愉悦集团倾心打造的八星级社区。在那,医养结合深度嵌入社区“肌理”,医院、营养师、厨师班紧密协同,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专属餐单,消除出行障碍;社区里SOS呼叫系统沿途密布,娱乐休闲设施完备,超300个项目点亮长者生活,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照进现实。



此次活动,只是 “黄河为媒·感恩母亲”系列探索的一个开端。一次游览、一封家书、一份滨州记忆,都是“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的生动体现。未来,主办方将倾力打造全国首个以“新滨州人母亲”为主题的文旅IP,让母爱与黄河文化交相辉映,赋能“心安城市”建设。

记者 李默 刘清春 王敏 孙娜 徐志强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

编辑:吴爱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