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发生很多时候毫无预兆,它无情地收割人们的生命,灾难不值得被歌颂。

可是,在灾难中迸发的那些真情的可贵,那些人性的光辉,却值得被永远歌颂。



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李扬和李佳芹父女他们用一场生死竞赛,书写了废墟之中的奇迹。胜利和失败,真的只在一念之间。

当年那场天灾中,这对父女发生了什么?现在的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2008年5月12日,这应该是全国人民都无法忘记的一个日子。

那天地动山摇,那天无数生命无声无息消失,那天也有无数英雄坚守和逆行,无数闪着光的灵魂苦苦支撑。



在这些人里,年仅11岁的小姑娘李佳芹看似有些渺小,但却又那么勇敢。在死神面前,李佳芹救了自己。

当时的她还是个没经历过什么大事的小学生,5月12日下午,她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之间,所有人的世界都摇晃起来。



很多孩子连地震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是凭借着求生的本能,想要往外跑。

但是,地震到来的时间太快,很多小学生根本来不及跑到空旷地带,就被断壁残垣压在了废墟当中。



李佳芹比很多同学幸运,她所在的座位上方,正好有一根横梁,为她挡住了很大一部分冲击力,没有让她被四处乱飞的巨石砸中。

但是,房屋倒塌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她还是被困在了废墟当中。



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谁也不敢保证,时间长了,这里发生余震,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

11岁的李佳芹,之前哪里见识过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她甚至连死亡的含义都没有仔细思索过。



这是第一次,死神就这么直白地出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连逃跑都没有地方行动。她当然会害怕,害怕也是人之常情。

尤其是看到上一秒还和自己一起偷偷说小话的同学,现在已经脸色苍白呼吸全无,她就更加恐慌。



现场既喧闹,又寂静,一瞬间,李佳芹好像只能听得见自己哭泣的声音。最难过的时候,她下意识地想到了父母。

古人说“人穷则反本”,那时候的李佳芹也许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但她已经在真实地感受着这句话。



人在困境当中,就会想到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力量的人。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人就是父母。

一想到父母,李佳芹竟然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她是个聪明的姑娘,知道现在这种局面,泪水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所以与其白费力气,不如好好保存力气,如果有人来救自己,她就能马上给出回应。



而且她相信,在救援队到来之前,她的父亲李扬就会出现,把她救出废墟。

李佳芹是李扬的掌上明珠,用眼珠子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平时对待自己的宝贝,李扬虽然不至于溺爱,但基本上也是尽己所能满足女儿的要求,完全把女儿放在了心尖尖上。



在灾难面前,他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都不愿意看到女儿受到一丝丝伤害。

那么地震发生的时候,李扬在做什么呢?

他比女儿更加幸运,没有在封闭的房间当中,所以也就没有遇到太大的危险



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李扬就想到了自己闺女,于是发了疯一样地向着学校赶去。

在这场天灾当中,解放军官兵是逆行者,消防员是逆行者,医生护士是逆行者,志愿者们是逆行者,而那些难掩焦急的父母,同样也是逆行者。



李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一定要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早一点到学校,早一点去寻找,自己说不定就能早一点安心。

一路上,李扬不停的安慰自己,万一闺女没有被压在教室里呢?万一闺女没有受伤呢?万一闺女正在安安稳稳等着自己呢?



带着这种自我安慰,李扬跑到学校,看到倒塌的教学楼,差点儿腿软。

一切侥幸心理,此时此刻都消失殆尽。他当即凭着记忆,找到教学楼所在的方位,马上弯下腰,用自己的双手开始挖石头,要把女儿给挖出来。



肉体凡胎,怎么能够和钢筋水泥抗衡?还没挖多久,李扬的双手就已经血肉模糊。

十指连心,他应该会感受到钻心的疼痛才对,但现在,他已经失去了知觉,因为肾上腺素已经飙升到了极致。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宝贝女儿,李佳芹。



有人想要拿着工具来帮忙,李扬很快婉拒。他不敢使用工具,不敢和碎石硬碰硬,因为害怕原本没有受伤的女儿被他的救援所伤,又或者害怕女儿雪上加霜。

他也没有选择求助志愿者和救援人员,因为他觉得那非常自私。



他的女儿需要救援,别人同样也需要,他没有理由要求救援人员先来帮助自己。

他也没有任何的歇息或者等待,因为余震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他没有抓紧时间,在余震发生之前把孩子救出来,那么最绝望的结果就有可能板上钉钉。



就这么挖着,挖着,李扬好像不知疲倦。他的双手,都成了没有神经的工具。

万幸的是,在他拼命呼唤李佳芹的名字时,石头底下传来了小声的回应。一瞬间,李扬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人还活着,这比什么都好。这对父女,此刻都战胜了上天。

女儿坚信自己的保护神一定会来,父亲坚信自己的小公主一定会等待,绝不会放弃自己,放弃求生。

现场很多人都被李扬的毅力所感动,志愿者们也都加入到他的行列当中。



在被埋了差不多16个小时之后,经历一整个晚上的救援,李佳芹成功回到了父亲的怀抱。

李扬的怀抱是冷硬的,但同时又是温软的。这个怀抱,给了惊魂未定的李佳芹最大的安全感。

看到女儿脏兮兮的小脸,李扬终于呼出了一口气。



他这一整个晚上的辛苦,他的提心吊胆,他的自我安慰,总算都没有白费。

小小的姑娘被救出来之后,趴在了父亲的背上,感受到了好像已经变得陌生的阳光。

她的神情已经没有了恐惧,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着周围的环境。



当记者的镜头拍过来的时候,她就直勾勾望着镜头,还有些怯生生,但这不能盖住她的勇敢。

背着女儿的李扬,脸上有汗水,嘴角欣慰地微微向上。他的背上,沉甸甸的,如同整个世界。

这对父女,都在这一刻迎来了新生。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6年,当年懵懂无知的小孩子长成了大人,当年能够撑起一片天的大人,年纪也越来越大。

李扬还是和从前一样,把女儿当成宝贝,生怕女儿吃苦受委屈。

李佳芹则成长为了一名白衣天使,用自己的双手,为更多人带去新生的希望。



选择走上这条道路,或许李佳芹自己没有意识,但是,那应该也有地震的影响。

因为真实地面对过死亡,所以她对生命的看法才会更深刻,也才更能够领会生命的意义。

还是那句话,灾难不值得感谢,但挺过去的从前的自己,值得她的感谢。



如果说父亲曾经在晦暗的废墟中给了李佳芹希望,哪怕现在,她就会把这份属于生的希望,带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爱的传递,力量的传递,就是这个样子。

至于她的父亲,还是一如往常,会坚定地站在她的身后,继续为她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废墟上的人性光辉——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纪实:《传承》2008年第13期24-27,共4页



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6年 抗震救灾精神激扬家国情怀——金羊网2024-09-11 06:5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