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日产汽车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一系列重大举措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
日产汽车此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裁员潮,计划裁员超过1万人。若算上此前已公布的裁员计划,此次总裁员人数将达到约2万人,这一数字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如此大规模的裁员,无疑给日产汽车的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外界对日产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日产汽车的经营困境其实早有预兆。上月,日产就曾发出预警,称受减值支出影响,本财年净亏损可能高达7000亿至7500亿日元(约合47.4亿至50.8亿美元),这一亏损额度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导致日产陷入如此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未能精准把握美国市场对混合动力车型需求增长的趋势,错失了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在电动汽车领域,日产虽有着早期优势,但却未能充分发挥,被竞争对手逐渐超越。
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于上月接替内田诚,他正着手对公司进行重组,并表示正在考虑采取更多应对措施。然而,从目前日产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形势依然严峻。公司宣布将于6月关闭位于泰国的一家工厂,并且还计划关闭另外两家尚未公布地点的工厂。此外,日产还决定取消原计划在日本九州岛兴建一座价值11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项目。该项目原本计划获得政府补贴,但在当前业绩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也只能被迫叫停。
回顾过去一个财年,日产的经营状况可谓每况愈下,已四次下调盈利预期。而在2024年11月,日产又宣布将减少全球20%的产能,并在全球裁员9000人。这一决策的背后,是2024年9月的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出的糟糕数据:营业利润比2023年同期下滑了90.2%,净利润减少了93.5%。当时,日产汽车还决定出售部分所持有的三菱汽车股份,以缓解资金压力。
今年初,日产与另一家日本大车厂本田宣布取消双方合并计划,这一变故让日产雪上加霜。随后,日产遭到国际信用评等机构穆迪以获利能力薄弱为由,将信评调降至垃圾等级。信用评级的下降,无疑会让日产在融资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日产将在5月13日公布2024财年的完整财报,届时可能会披露更多关于重组和未来战略的细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产面临的情况极为严峻。在电动车转型方面,日产明显滞后,如今又大幅缩减产能和研发投资,这无疑会让竞争对手如比亚迪、特斯拉、吉利等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尤其在中国市场,日产的销量在过去4年几乎腰斩,市场份额被比亚迪、奇瑞等快速蚕食。
日产此次的裁员和战略收缩,无疑反映了转型失败企业所面临的高风险。行业专家预期,未来2 - 3年,汽车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类似裁员、合并、破产的案例出现,行业似乎已经进入了“淘汰赛阶段”。日产汽车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逆转,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