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降准降息了。

说实话,我对利率这个词儿已经“麻木”了。

过去看见这类消息,我还合计一下“再等等会不会再降”,但是现在,降不降的,我已经不想关注了。这点儿钱对我这个置换客户而言,九牛一毛,不看了,心累。

打工人,卖房都逃不开

“可以都行没问题”大法

没想到,2025年了,沈腾那句“毁灭吧,累了”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作为打工人,我想我的宿命就是“可以都行没问题”。

本来以为在买房这块,我是可以翻身做主的,毕竟消费者是上帝么,我都是上帝了,我还怕谁啊,我?

其实这事儿还得从10年前说起。当年我这个愣头青为了有地方“落脚”,匆忙买了一套市中心的老破小。2019年的时候,眼看着房价蹭蹭涨,说实话我是真的坐不住了,后来花光积蓄,在南边买了一套大牌两室,总价140多万。

后来入住以后发现,没有市中心的老破小住着方便。所以我想着满5年200万卖了,我再添点儿就能在市中心买一套差不多的房子住着了。结果事与愿违,后来的情况是,没满五年也能卖了,但是140万根本卖不出去。



前两天中介跟我说,你等降息便宜的那点儿钱,都没一周降幅高。所以,我接受,我手里的这套,基本不可能“平出”了,中介说,“你要愿意90挂,我能帮你想想办法”。

事到如今我其实心里也知道,除了“可以都行没问题”,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

“置换”之痛:

降息?降不降无所谓了

至于想置换的那套?笑话,前两天卖出去了。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沈阳挺有意思的。我当然不想住老破小,但是我想住老城,干啥都方便。结果呢,说起来真是个笑话,到处都在说沈阳什么库存大,卖不动,又说二手房挂牌量全国前几什么的。



我想着现在房子不好卖的话,那肯定买一套要容易多了吧?

结果呢,真的是买比卖还难!不是地段不行,就是户型差,全都差不多的又贼拉贵。好不容易看一套各方面差不多的,犹豫几天,人家卖别人了。

去他的“你不买我不买房价还能降300”,再等等我就还住这套老破小得了!你说生活怎么就对普通人这么不友好呢?

想要一个狗窝,结果卖不出去又买不到!降息又怎样呢?买房成本是低了,是合适不少,可是对我这种打工人而言,市面上真的没啥适合我的“好房子”啊。今年开年就说好房子,开发商研究半天,研究出了几百万的“好房子”,那房子是好,你看我买得起么?



现在想来,市场“冷静”了4年,我也就焦虑了4年。

开始我想着别赔钱,后来看市场这样,想着去抄底,到现在,我觉得,我想通了。现在住的地方,连个物业都没有,肯定是要改善一下的。但是再买房,我再也不纠结能不能保值,好不好出手了。至于下半年会不会继续降息,对我而言更是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就看交通方便,户型通透,质量好,100万左右,我就出手了。那些骗我“明年还能降三百”的,你们继续等吧,我要出手了。

我终于承认现在买房

和买白菜一样……

其实我不愿意承认的,买房那是大事,甚至是人生大事,是全家人都要参与其中的,一套一百多万,光首付就要攒好多年,怎么可能和买白菜一样呢?

这真的很荒谬

但是,世界果然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事情终于开始向着荒谬的方向发展,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了……



说是买白菜的心态,有点儿夸张,我问了一下,AI告诉我,这叫“接受以消费心态置业”,好吧,这样说起来确实高大上起来了。不过按照我的理解,我仍然觉得,应该解释为“过去买房像买黄金,现在买房像买车”。

接受“买房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贬值”,这很难,但这是事实。也许有人会觉得,那我不买了,买它干啥?当然这是正确的。但是对我而言,我不想住在连个物业都没有的老破小里了,我也不想长期租房,因为算下来,租金跟月供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我觉得,我是那些专家嘴里的“纯刚需”吧?我需要一套住房,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给自己,一个避风港。所以,去他的利率,去他的金融!我再也不想相信“专家”分析了!房子是给我住的,我啥时候用,啥时候买!



嗯,写完这些,我要去交首付了。

大东的一个项目,临着地铁,出行方便,总价100多万,精装修,格局没有那么完美,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了。至少,有物业,精装修,又是新房。

我想好了,住个十年,这房子至少能卖50万。这个程度我可以接受。十年之后,我再换个户型好点的二手房,那时候旧房子至少能还上剩下的贷款,我这十年再攒点儿首付,就够再换一次了。可能我的想法有点儿天真,但十年后的事谁说得准?至少现在,这个选择让我心里踏实。

房子会旧,贷款会少,日子总会越走越宽。

十年后若能换更好的,是运气;若不能,至少这十年,我住得心甘情愿。我想,只要今天的决定对得起当下的自己,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