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传来利好消息,特斯拉股价率先做出反应——美股开盘前的夜盘交易中,股价最高暴涨8%。
而就在前一天,情况还未明朗,美股市场阴霾重重的时候,特斯拉就已经先知先觉地提前大涨 5%。
过去,中国曾在特斯拉最艰难的时刻扮演“救世主”角色。现如今,特斯拉的全球布局已离不开中国这片沃土。
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
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增长的消费力量,以及有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力支持,为特斯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早在2017-2018年间,特斯拉深陷Model 3“生产地狱”,订单积压、生产瓶颈和供应链混乱让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那时,中国市场不仅提供了关键需求,还通过政策支持和上海工厂的落地,帮助特斯拉渡过难关。
在经过几年的爬坡之后,特斯拉的供应链核心在中国,核心销售市场在中国,很多人甚至把特斯拉看成中国概念股。
2020年开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近30%,已经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如今,不论欧美市场如何不看好特斯拉,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反而成了全球销量的压舱石。
当今年前几个月欧洲和美国市场大幅下滑时,特斯拉的销量在中国却持续霸榜,这避免了特斯拉股价的进一步崩盘。
而中美贸易谈判的超预期成果,则迅速成为特斯拉股价飙升的催化剂。
说到什么是特斯拉在中国的核心,上海的汽车和电池工厂肯定是。根据特斯拉在中国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其上海超级工厂仅用6周时间就完成了新版Model Y生产线的扩产,创下特斯拉历史上最快纪录。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德国柏林工厂和美国德州工厂对新版Model Y生产线进行改造的原因,特斯拉在欧洲和美国都遭遇了几年罕见的销量大跌。
其实这也是过去特斯拉逆风翻盘的翻版再现。
2017-2018年间,特斯拉Model 3的生产经历堪称血泪史。当时,Model 3作为特斯拉实现“大众负担得起的电动车”愿景的核心车型,一发布就引发市场轰动——2016年3月,特斯拉收到32.5万份订单,潜在销售额超100亿美元,最终预订量高达45万份。
马斯克雄心勃勃地计划2017年底实现每周5000辆、2018年达到每周1万辆的生产目标。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脸:因为设计未成熟、供应链混乱、工人手工组装零件等原因,导致2017年第三季度仅生产260辆,远不及目标的六分之一。
生产地狱持续到2018年夏季,20%的订单被取消,特斯拉声誉严重受损,马斯克甚至睡在工厂监督生产,才勉强在2018年中实现每周5000辆的目标。
直到上海工厂在 2019 年加入到Model 3的最终组装,才彻底改变这一窘境。
上海工厂起步就达到了Model 3周产量1000台,到2020年底,产量已提升至每周5000辆以上,年产能超过25万辆,这个时候上海工厂不仅降低了特斯拉对美国本土生产的依赖,还优化了其全球供应链布局。
中国完善的工业基础和高效的物流网络进一步巩固了特斯拉的生产优势。到 2024 年,上海工厂交付量已经占据全球交付一半,三分之一产能用于出口至欧洲、亚洲和中东市场。
优化流程、提升自动化、将工厂视为产品,这些上海工厂的成功经验,不仅给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和德州超级工厂的筹备提供了借鉴,也让马斯克确定了5个生产原则:质疑需求、删除不必要部分、简化优化、加速周期时间、最后自动化。
而中国团队的出色绩效,也让马斯克有信心将重新启动的印度市场交由这个团队来负责。
马斯克曾多次公开赞扬,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素质,并对有关部门的支持表达感激。
不过对于中国对特斯拉的深层塑造作用,马斯克却鲜有直接谈及,这或许与特斯拉的美国企业身份有关。
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西方媒体怎么诱导,马斯克至今从未说过任何一句中国不利的话,即便是在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马斯克的立场备受争议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