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印巴这一次冲突开始的突然,结束的也很突然。虽然双方之间还未完全停止交火,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这场冲突已经进入了尾声。
这场冲突的突然结束,与印军的两次战败有很重要的关系。一些迹象表明,印度主动挑起此次冲突,目的很有可能是想拉中方下场,只可惜自己没那个实力,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莫迪有一个梦想:他想让印度成为一个可以和中国媲美的亚洲大国。当然,这个梦想是一个好梦想,对印度民众也会带来新的福祉。如果莫迪能够带领14亿印度人,勤奋努力、埋头苦干,说不定印度真能成为一个亚洲大国。
然而,莫迪的思维逻辑,往往让人捉摸不透。他总想着能靠投机取巧的办法,来追赶上中方的步伐,为此甚至不惜与美国人进行合作。
中美关税战打起来时,莫迪就觉得机会来了。美国对中国采取的高关税,几乎让中美贸易停摆,本来要卖到美国的产品,几乎都出不去了,没有哪个厂家愿意或者说有实力承担高额的关税。
于是,莫迪认为,印度有14亿人口,跟美国的关系也不错,如果在这个时候印度能够取而代之,把原来属于中国产品的美国市场,变成印度产品的市场,这样印度很快就能实现超越,成为亚洲大国。
巧合的是,就在这时,美国副总统去了趟印度。可以肯定的是,万斯给过印度某种暗示,例如印度主动在中国周边挑起战争,制造一些混乱,届时肯定不会亏待印度。
莫迪分析了下,直接挑战中国军队,好像不太行,打不过。最终,他选择了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混乱。尤其是巴控克什米尔,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战略意义自不言说。
按照莫迪的计划,如果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打㘼巴基斯坦,全面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就可以给中国带来大麻烦。等到巴基斯坦扛不住,中国为了边境地区的安全,不得不下场作战的时候,美国人肯定会非常满意,届时想要什么,估计美国人都会给。
就这样,莫迪找了个游客遇袭事件为借口,率先巴基斯坦发难了。
莫迪认为,印度军队购买的武器装备,都是从欧美各国挑选的先进装备,而巴基斯坦除了老旧的俄式、美式装备,大部分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中国武器装备,必定能一击必胜。
然而双方一开打,莫迪才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在双方的首轮空战中,印度花大价钱在欧美国家购买的所谓先进武器装备,在巴基斯坦中式武器的打击下,快速溃败,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首轮战斗结束后,莫迪认为巴基斯坦击落印度的几架战机,是一个偶然事件,靠的是运气,毕竟印度军队的体量在那里放着,被击落几架飞机,也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于是,为了挽回面子,印军又对巴基斯坦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结果还是失败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莫迪彻底泄气了,本来想着战争一开始,迅速打垮巴基斯坦,然后拉中国军队下场,再然后跑去和美国人邀功。
抱着侥幸心理,莫迪向美国人求助,结果对方置之不理,表示不介入印巴冲突,双方都是美国的好朋友。
走投无路的莫迪,只好先假装停火,然后再对巴基斯坦发动偷袭,就这样才勉强获得了一些小的战果。感觉保住面子后,莫迪生怕巴基斯坦发起更大规模的反击,立即宣布停火。
巴基斯坦方面,因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胜利,所以也就借坡下驴,同意了停火。
所以,正打得上头的印巴两国突然停火,主要还是印度连败两次,发现自己连徒弟(巴基斯坦)都打不过,那就说明更没有实力拉师父(中方)下场,只好顶着战败的名声主动宣布停火。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要是少了印度,真的会失去很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