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国际关系中,很少有哪个议题能让中、美、俄这三大博弈体量巨大的国家站到同一阵线上,但日本拥核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罕见例外。

围绕这一问题,不管中美俄之间在其他领域有多大的矛盾分歧,三国在“坚决不允许日本成为有核国家”这一底线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表面看,这是一个军事安全问题,实质上却关系着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稳定、全球核秩序的延续,甚至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拥核观念再起

日本早在二战期间就曾启动核武器的研究,尽管当年因为技术受限、资源匮乏等原因未能实现突破,但从那时起,日本对于核武器的执念就未曾真正消失。

战后,在美国主导的重建框架下,日本表面上遵循了“无核三原则”,同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在民用核能的幌子下,长期积累了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储备和材料资源。

据国际报告,日本当前所储存的钚总量超过47吨,理论上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头。

这些核材料大多是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名义下获得的,但一旦政治气候变化、政策大门打开,日本完全具备在短时间内跃升为核国家的能力。


不仅是材料和技术储备,日本在发射载具、远程打击手段上的进展也不可忽视。

虽然目前尚未公开部署远程核导弹或具备洲际打击能力的系统,但其火箭技术、巡航导弹研发都已经逼近门槛。

一旦解除限制,配合其高效的工业体系,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并非遥不可及。这种潜在能力使得各国不得不对日本保持高度警惕。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日本国内政治和社会氛围正悄然发生转变。曾经在二战中经历原子弹轰炸的历史一度让日本社会对核武器持强烈排斥态度。

但近年来,随着右翼势力抬头,政界高层频繁释放模糊的拥核信号。

从安倍晋三多次提出核共享,到日媒对是否应拥有核武器进行“合理性讨论”,日本政界已经在为未来的政策转向预热造势。

而更令人警觉的是,日本国内民意也逐渐出现了倾斜。

近年的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表示可以考虑拥核或支持与美国进行“核共享”合作。


这种由底层至高层的舆论动向,为日本在未来突破核限制提供了土壤和借口。

日本并非孤立地试图突破核限制,它还有可能借助外部平台实现“曲线拥核”。最受关注的,是美英澳组建的“奥库斯”(AUKUS)军事联盟。

当初该组织设立时,其核心在于帮助澳大利亚获取核动力潜艇技术。

但近年传出消息称,澳大利亚或将邀请日本加入“奥库斯”第二支柱,甚至不排除允许其在澳境内进行相关核试验。

一旦这种合作成形,日本将借由“核共享”与“海外研发”模式,绕开法律限制,为最终拥核铺路。


中美俄一致

正是基于日本拥有的庞大潜能与现实政治动向,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才会罕见地在战略立场上达成一致。

中国的担忧,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压力。

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大国,中国自然不愿看到日本一旦拥核,在东亚安全格局中获得压倒性地位。

而从历史情感上说,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侵略和暴行始终是无法磨灭的历史伤痕,一旦这个国家重新武装、核化,无异于对整个亚洲和平秩序的一次严重挑衅。

俄罗斯的立场则更多出于地缘对抗与历史宿怨。


当前日俄在北方四岛领土问题上的分歧仍未解决,双方军事摩擦时有发生。

日本如果拥有核武器,将直接威胁俄罗斯远东地区安全,同时也会削弱俄罗斯在亚太的战略缓冲区。

俄罗斯对此非常清楚,也多次通过外交和舆论渠道强烈反对日本发展核武器。

美国则面临复杂的两难局面。

一方面,它将日本视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盟友,在对抗中国与俄罗斯的过程中需要日本的积极配合;

但另一方面,它又深知一旦放松对日本的核限制,未来日本可能不再甘心做“附庸”,而是转而以核能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甚至与美讨价还价。

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始终强调“非扩散”的话语权,一旦日本拥核,美国在全球核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将受到严重冲击。


中美俄三国一致反对日本拥核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不信任日本,更在于一旦日本突破底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韩国早已在技术与舆论上展现出拥核倾向,一旦日本先行,韩国“跟进”几乎是必然。

届时,亚太地区的核竞赛将不可避免地展开,台海、朝鲜半岛、南海等热点问题将再度被核武阴影笼罩,甚至有可能打破核不首先使用的国际共识。

这种局面不仅对地区国家是灾难,对全球也是一种根本性的安全威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