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据新华社日内瓦5月11日电 5月10 - 11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中方表示,双方就经贸问题深入交流,会谈氛围坦诚、深入且具建设性,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明确牵头人,就关切问题进一步磋商,将尽快敲定细节。中美双方将于5月12日发布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
(一)
不难看出,最近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比如,印巴冲突,东盟与中方的同向相行,中国武器展示的实力已经让中国在经济与军事层面展现的实力,彰显“中国人不好欺负”的底气,印证“以斗争求合作则存”的逻辑。美方需停止胁迫讹诈,正视中美打交道中“说一套做一套”的历史惯性。
当然,此次共识或含美式缓兵成分,特朗普政府的霸权思维未根本改变,关税等核心议题难彻底转向。也有分析指,中国此前对贸易战的强硬应对已让美方承压,若再反复将付出更大代价。
瑞士日内瓦的谈判厅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时钟滴答作响。这像极了一场老练棋手的对弈——美方代表贝森特揣着145%关税的筹码,却难掩焦虑:中国对美出口已降20%,稀土管制收紧,C919量产剑指波音腹地,阿根廷大豆订单更让美国农场主坐立不安。特朗普政府如同旋转门,一边高喊“友好”,一边挥舞关税大棒,试图以“部分降税”换取中国让步,却遭中方冷眼:“要谈,就彻底取消单边关税”。
这场博弈,恰似一出荒诞剧。美国曾以“关税武器”自诩为经济拳王,如今却被通胀反噬,拳头砸向自己的脚面。中国则以“太极手”化解:4月非美出口增长13%,稀土战略储备步步为营,甚至巴西总统卢拉访华签下240万吨大豆订单,让美式讹诈成了自说自话的独角戏。历史总在重演,70年前朝鲜战场的美军未能用枪炮压服中国,70年后关税战中的华盛顿同样踢到了铁板——中国人“不吃胁迫这一套”,已是刻入基因的生存哲学。
(二)
5月12日即将发布的联合声明,被美方渲染为“巨大进展”,却像裹着糖衣的药丸。细看内核,无非是建立磋商机制、约定后续谈判——这不过是给焦灼的贸易战按下暂停键,而非终止键。特朗普的“乐观”表态,像极了赌徒在牌局中途的虚张声势。他们一边喊着“友好”,一边盘算如何用“市场准入”换稀土松绑,用“部分降税”掩盖霸权逻辑。
但中国人的清醒,源于历史的教训。从尼克松的破冰到特朗普的反复,美国政客的承诺总像瑞士的天气——说变就变。若真信了“共识”,怕是重蹈《巴黎协定》被撕毁的覆辙。于是中方在会谈前便撂下硬话:“绝不牺牲原则立场与国际公平正义”。这份声明,充其量是博弈的阶段性注脚,而非终章。
(三)
面对美国的“旋转门战术”,中国的应对早已跳出被动接招的窠臼。工具箱里,既有“硬刚”的底牌,比如,稀土管制掐住科技命脉,C919量产打破航空垄断,非美市场拓展稀释对美依赖;也有“软性”布局:与拉美国家共护多边贸易体制,在气候合作、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以合作对冲对抗”。
更精妙的是战略定力。中国深知,特朗普的“焦虑”源于时间劣势——每拖一个月,美国筹码便少一分。于是稳坐钓鱼台,将谈判桌变成“压力测试场”。如果美方再变卦,全球供应链的加速“去美化”将让华盛顿彻底失血。正如围棋中的“厚势”,中国不争一子一地,而是以产业链升级、科技自主化构建全局优势,逼得美国不得不从“霸权勒索”转向“利益交换”。
(四)
回望45年中美建交史,合作与对抗始终如影随形。2008年金融危机时,两国曾联手稳定全球经济;而今,美国却把“修昔底德陷阱”当作自我实现的预言。但中国早已看透,大国博弈绝非零和游戏,而是“竞合交织”的辩证法。
未来的剧本,或许会这样书写:美国若继续“说一套做一套”,终将沦为国际信誉的破产者;而中国以“斗争求合作”的智慧,正将博弈转化为重塑全球秩序的契机。毕竟,世界早已不是1945年的雅尔塔会场——当巴西大豆、阿根廷锂矿、东盟产业链纷纷向东倾斜,华盛顿的“关税大棒”终将化作历史博物馆里的尴尬展品。 最后,以一首打油诗总结这次会晤:
双雄会瑞国,商战起风雷。
旋门频易帜,太极暗藏机。
昔拒枪林逼,今折关税威。
且观声明后,云开待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