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气心里踏实多了!燃气公司定期上门为我们检测燃气设施,现场讲解安全用气知识,保障我们安全用气。”在鹤壁市淇滨区一家餐饮店,店主王女士说。近年来,鹤壁市以“全覆盖排查、全周期管理、全链条整治”为抓手,全方位守护群众燃气安全生命线,让市民用气更安心。
拧紧责任链条:构建协同共治格局
“燃气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鹤壁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为确保燃气安全工作扎实推进,鹤壁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专班牵头组织、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我们建立了‘四位一体’推进机制,通过常态化信息报送、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联合执法,将责任层层压实。”市燃气专班工作人员介绍。在淇滨区黎阳路街道,社区网格员小张每天都会对辖区内的餐饮场所进行巡查,“现在每个网格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区域,发现问题能第一时间上报处理。”
为强化监督,市燃气专班与市纪委监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成立燃气安全专项督导小组。“我们采用‘政府+专家+设备’模式,对安全检查和整改进行全程监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整治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隐患动态清零:织密安全防护网络
“四级检查制度让隐患无处遁形。”在山城区一家火锅店,正在进行安全检查的燃气企业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鹤壁市通过“市级抽查、县区排查、街道巡查、企业自查”,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摸排体系。
在问题整改方面,鹤壁市推行“一单四制”流程。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展示了一份隐患整改台账:“每个隐患都有详细记录,整改完成后才能销号。我们还开展了‘回头看’行动,确保问题不反弹。”2025年以来,全市已整改燃气安全隐患215条。
打击“黑气”是保障燃气安全的关键一环。“我们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已取缔了8处‘黑气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介绍,淇滨区、浚县查处非法存储瓶装液化气黑窝点的案例,被省燃气专班作为典型通报表扬。
杜绝“带病运行”:守护城市燃气动脉
“燃气管道就像城市的‘血管’,必须确保其安全运行。”在淇县一处燃气管道施工现场,市燃气专班工作人员正在督导检查。鹤壁市对燃气管道开展全面摸排,建立“一报告、一台账、一张图”,并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29公里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任务。
为规范第三方施工,鹤壁市印发相关文件,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燃气企业”四方责任。“我们要求涉燃项目必须事前报备、事中监管、事后反馈,2024年以来未发生一起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事件。”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鹤壁市还加强室外燃气设施排查整改。在淇滨区爱之城商圈,新安装的燃气设施安全护栏格外醒目。“我们对517处室外燃气设施进行了保养维护和更换,对22处公共空间加装安全护栏,为群众创造了更安全的用气环境。”市燃气公司负责人介绍。
智慧监管赋能: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市城市管理局指导燃气企业依托SCADA、GIS等技术,建成城镇燃气信息化监控平台,通过分布在门站、管网等燃气设施的传感器,实现对燃气系统的进气、计量、输配、调压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调度,具备泄漏报警监控、远程关阀、压力监控、流量监控等功能,结合视频远程监控等其他系统,为值班调度人员实时掌握城网健康状态和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提供信息支持。
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制度建设方面,鹤壁市制定20余个文件,构建起完善的燃气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我们建立了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市燃气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行业标准化建设上,鹤壁市推行瓶装液化气“六统一”管理模式。“现在每一个钢瓶都有唯一的二维码,从充装到使用全程可追溯。”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展示着钢瓶上的二维码。
同时,鹤壁市还加强燃气安全宣传和培训。今年4月份,市城市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河南省燃气管理条例〉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各县区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和《河南省燃气管理条例》进行宣贯学习,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一位参训人员说:“这样的培训很实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我们将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大‘三黑’打击力度,完善长效机制。”谈及未来规划,鹤壁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群众燃气安全生命线,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来源:鹤壁市委宣传部 作者:肖莉萍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