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鄂西北,骄阳炙烤着大地。湖北省竹山县万亩烟田上,覆盖着黑色地膜的田垄如琴键般整齐排列,在烈日照射下折射出粼粼波光。田间地头,一个个“绿叶卫士”手执灌溉器具,在蒸腾的热浪中穿梭往复,衣襟上飞溅的水珠与地膜辉光交相闪烁,恰似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正以汗水和智慧共同奏响抗旱保收的田野交响曲。

春末夏初,正值烟叶移栽关键期。面对持续干旱的严峻挑战,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抗旱保移栽”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赋能与精准服务“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在广袤的烟田上打响了一场“护苗保卫战”。

资源协奏:织密“抗旱保障网”


协调消防车为烟农喷淋烟田缓解旱情。陈斌摄

“这批抗旱设备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多亏了烟站提前谋划,可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官渡镇烟农李家意开心说道。

面对抗旱严峻形势,竹山县局(营销部)坚持早研判、早安排、早落实,提前组织采购好取水水泵、运水水箱、储水水囊、输水水管、水肥一体机等抗旱设施设备,引导烟农做好储水蓄水工作,并构建“县—村—站”三级抗旱物资保障体系,由县局(营销部)统一购买抗旱设施设备,村级协调适当位置水源抽水保供,烟站则负责联系烟农将设施设备配套到位。

“抗旱保移栽”不仅是技术战,更是一场资源统筹战。竹山县局(营销部)建立起“烟草牵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整合水利、农业、气象、应急等多部门资源,组建“抗旱联盟”。积极协调烟区政府组织水源、调度消防车和洒水车支援运水,与县气象局加强沟通,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与县人保财险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培训,以“全覆盖责任网”助力烟农抗旱保收。

技术强音:奏响“精准管控曲”

农事成败,三分在种,七分靠管,科学的技术指导始终是抗旱攻坚的核心利器。在竹山县官渡烟站小河村,一场现场验证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竹山县局(营销部)结合覆膜情况和垄体干旱程度,组织烟叶技术骨干用不同移栽方式的试验,及时指导烟农科学确定移栽技术方案。现场,技术员们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

“先打孔,再放苗,再深栽,再浇足定根水,最后再封口,‘井窖深栽’,这样才能保障栽后成活率!”官渡烟叶站技术员黄尤斌一边演示一边说道。“这是隔夜洇水,第二天打孔井窖成型效果;先泅水润地,再井窖移栽,这样效果比较好。”技术员李盛勇分享道……验证会现场,技术员们群策群力,滔滔不绝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

现场验证后,竹山县局(营销部)针对三类墒情定制第一阶段移栽方案:墒情优良区推广“小壮苗井窖式深栽”,墒情不足区实施“延迟移栽+炼苗调控”,极端旱区采用“高茎壮苗抗旱移栽”,形成分级抗旱技术矩阵。

服务和弦:搭建“抗旱连心桥”

“大家注意,井窖深栽必须严守标准——株距标准是55厘米,烟苗生长点要高出井窖口8到10厘米,且栽完后一定要马上浇足定根水。”在官渡镇蒲溪村尹玲玲的烟田里,技术员龚铭铭的指导声回荡在田间。连日以来,技术员们起早贪黑抢抓农时全力以赴奔赴在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确保烟苗保栽保活。

为解决技术员“分身乏术”问题,竹山县局(营销部)制定《烟叶抗旱移栽作业计划书》,制作标准井窖形成“井窖效应”,通过微信群及时发送至烟农手机,针对技术员无法及时到场的区域,则通过视频通话、微信群语音等方式远程指导,力求第一时间解决烟农问题。

与此同时,竹山县局(营销部)组建2个工作组、4个专班,实施“三级包联”机制:领导班子分片督战,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技术人员“认领”责任田,更组建“金叶党员先锋服务队”,与烟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做到了与烟农心连心,携手共克时艰。

汗水滴灌希望苗,匠心守护黄金叶。当一株株烟苗在夕阳映照下逐渐挺直腰杆,鄂西北群山间的抗旱攻坚保卫战仍在继续,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体现的不仅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革新突破,更是守望相助的为民初心,下一步,竹山县局(营销部)将继续以技术之智破解自然之困,用责任之心守护每一片绿叶,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许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