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规则改版了,未被星标的公众号文章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错过。为防走丢,小伙伴们都加个星标吧,步骤如下~


对于家长们来说,有一种“一夜回到解放前”,叫“孩子睡眠倒退了”。

孩子睡眠倒退,指孩子睡眠规律一段时间之后,又突然一夜之间“睡不会”了,又出现哄睡困难、频繁夜醒等“睡渣”表现。

过来人或许会告诉你:孩子的睡眠能力本来就是这样,是螺旋式而非直线式的上升,还是看开一点,好好“静待花开”吧。

道理很正确,但令人沮丧。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

其实也不是的。每个孩子的睡眠模式都多少有些差异,但当他们发生睡眠倒退时,总会有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逐个比对改善,总会有所帮助。


孩子睡眠倒退

的可能原因

当孩子睡眠倒退,常见的影响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

  • 适应新的睡眠模式

不同月龄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不一致,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要适应新的睡眠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便会伴随着一些起伏。

例如宝宝四个月左右,总睡眠时间变少,夜里睡眠时间更长,总体开始向成人睡眠模式靠拢。TA因此感到不适应,会在夜间频繁醒来。

这其实是进步而非退步,家长能做的是通过巩固睡前仪式(如,洗澡→喂奶→调暗灯光→拥抱/摇摆),帮助孩子保持稳定的作息。

  • 能力发展

随着孩子成长,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活动水平有所提升,达到了新的发育里程碑,例如会翻身了、会扶着家具走路了,这些能力发展带来的刺激可能从白天延续到晚上,让孩子夜里也无意识地“练功”,被自己的动静闹醒。


有经验的家长会在白天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鼓励孩子练习动作和释放精力。练习练完了,电也放完了,孩子晚上便可能睡得安稳些了。

但要注意这些活动都应只安排在孩子白天自然清醒的时段,不要牺牲原本的小睡时间来练习,否则可能让孩子过度劳累,导致更频繁的夜醒。

夜间睡觉时也要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睡眠的潜在干扰,如保持房间安静和黑暗,避免刺激宝宝。

  •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几乎是每一个宝宝和家长都会经历的心境历程,夜以继日形影不离的照料,让宝宝很难忍受爸妈的远离。夜里结束一个睡眠周期后醒来,看不到爸爸妈妈在身边,宝宝很自然地便会开始啼哭,而不是自行接觉。

立即起来拥抱哄宝宝,可以短暂舒缓其不安,但从长远来看,特别费妈/爸...而且对于解决孩子的睡眠倒退没有太大助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更建议在孩子夜间醒来哭闹时,尝试等一小会儿再回应,以此来鼓励宝宝自己重新入睡。此外,安抚孩子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开灯,不要让孩子下床,以免让孩子更没有睡意。

  • 生病、身体不舒服

感冒、发烧、咳嗽、胀气、出牙...

孩子生病了,身体上的不适及心灵的不安定,都容易使其从睡眠中醒来,进而演变为“睡眠倒退”。家长要日常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遵医嘱用药治疗,并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让孩子尽可能舒服些。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生病,只是单纯的不舒服。例如出牙期的宝宝就经常因为疼痛而在夜间醒来,这时可以尝试用湿毛巾冷敷来舒缓牙龈,也可以洗手后轻轻用手指按摩孩子牙龈,给予牙胶咀嚼玩具。

  • 环境的改变

太亮了、太吵了、太热了、太潮了、有异味...

正如大人会认床,宝宝也希望睡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环境中。房间的光线、声音、湿度、温度、气味的变化,都可以考虑在孩子睡眠影响因素的范围内。

这其实是最容易控制的因素,但难就难在很多家长习惯用自己的感受来代入孩子。比如,小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很多时候其实并不冷,家长非要盖好几层被子,那也不能怪孩子热得睡不着了。(睡袋了解一下!)


还有搬家或外出旅游不得不改变整体睡眠环境的,建议提前带上孩子熟悉的物品,例如安抚巾、睡前玩的小玩具、绘本等,增加安全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会导致孩子夜醒,如家里有新成员,白天受惊吓晚上做噩梦等,这些情感上的冲击需要家长尽心的沟通和安抚。


不同年龄阶段的

预测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知道孩子的睡眠倒退原因呢?要等多久孩子才能好转?

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睡眠倒退持续多长时间,也取决于导致它的因素,也是不固定的。

不过,孩子的大体成长过程又是相似的,我们可以尝试总结出一些规律。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资料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睡眠倒退,可能的原因有:

  • 4月龄:处于不稳定的新生儿睡眠模式过渡期,正在形成昼夜节律。

  • 6月龄:处于快速发育期,获取新能力带来刺激;有的在经历出牙痛。

  • 8月龄:身体能力发展导致的夜间不安定;情绪发展增加了分离焦虑;出牙带来的疼痛和烦躁;因环境意识增强而对周围敏感。

  • 12月龄:能力发展;分离焦虑;出牙不舒服;适应新睡眠时间表;做噩梦(但不常见)。

  • 18月龄:活动能力和独立感增强,开始对父母安排的睡眠时间说“不”;情绪反应加深,导致或增加分离焦虑;出牙不舒服;适应新睡眠时间表;做噩梦(但不常见)。


睡眠退化可能持续几天甚至几周,不断消磨家长们的耐心和精力。但请放心,它只是暂时的,终将过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好几次睡眠倒退,这也是正常的,不必过于焦虑。有任何烦恼,可以尝试和儿保医生交流,让他为你出谋划策。

那么问题来了,你家孩子经历过睡眠倒退吗?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文献:

1、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baby-sleep/18-month-sleep-regression

2、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sleep/Pages/Bedtime-Trouble.aspx

3、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what-is-sleep-regression-5190770#:~:text=Some%20other%20common%20causes%20of%20sleep%20regression%20include%3A,a%20new%20sibling%20could%20also%20cause%20sleep%20regression.

4、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what-is-sleep-regression-5190770#:~:text=Some%20other%20common%20causes%20of%20sleep%20regression%20include%3A,a%20new%20sibling%20could%20also%20cause%20sleep%20regression.

5、https://www.webmd.com/baby/what-is-sleep-regression-in-a-baby#:~:text=Sleep%20regressions%20are%20normal%20in%20babies%20and%20toddlers.,that%E2%80%99s%20exactly%20what%20happens%20to%20your%20baby%27s%20sleep.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5年5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包图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