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积极对华“服软”,不料还是晚了一步,有专机降落北京,是来抢订单的吗?不管怎么说,中方也有了合作新选择。
(美国港口)
最近美国出现了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竟然没有一艘货船从中国驶往美国西海岸的圣佩德罗湾港区。
要知道,不久前还有大批货船从中国起航赴美,但如今的情况却是,整个港区连中方货船的影子都找不着。长滩港的CEO已经按捺不住,直接警告说:“如果再不达成协议,消费者要么掏更多的钱,要么干脆买不到东西。”
这种戏剧性的局面,也让加州州长纽森站出来对着特朗普喊话,因为第一个受到关税战争冲击的就是加州对外贸易。看得出,加州人在这场经济博弈中有些焦虑,而特朗普团队显然也感受到了压力。于是,他们加紧推动最近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谈判。
(特朗普积极推进中美谈判)
这次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历时两天。结束后,中方牵头人在发布会上用了“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来形容这次会谈。根据中方的说法,谈判达成了一些共识,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同意建立一个磋商机制,接下来就看具体细节如何敲定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也不失时机地表示了乐观,称这次中美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还不忘感谢瑞士提供的绝佳场地。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则期待通过一项协议来减少美国1.2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逆差。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方希望通过继续合作来调和矛盾,化解分歧,让中美贸易流动重新回到正轨。
(美国财长贝森特对中美谈判评价很高)
结合美方的困境,可以很好解释美方对这次中美谈判的态度,就是想让原有的中美经贸合作,哪怕不能恢复到之前,但至少也要让货物流通起来。
不过美方想的很好,可是有人却不给特朗普这个机会,就在中美谈判之际,一架专机落地北京,机上载着的是巴西总统卢拉。
此行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和中国达成更多贸易协议。这真是来势汹汹,有种“截胡”美国订单的意味。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因为这意味着他对华“服软”的时间晚了,既然美方此前坚持要保持对华高关税,那就别怪我们将订单都给了其他国家。
(巴西总统卢拉访华)
卢拉此次访华是他就任总统后的第六次访华,体现了巴西对华外交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两国在全球治理、多边主义等议题上的协作。
从卢拉带领庞大代表团访华来看,中巴可能达成的合作协议有:
第一,扩大大豆、牛肉、铁矿石出口,巴西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预计将签署长期供应协议,并争取中国进一步开放肉类市场。中国在巴西的种子研发和智慧农业技术可能进一步推广。
第二,新能源与绿色经济,巴西锂矿70%出口中国,不少中国车企或扩大在巴投资建厂。
还有风电、光伏合作,中方已参与巴西阿苏港天然气发电项目,未来可能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
第三,半导体合作,巴西希望吸引中国半导体企业投资,建立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减少对美依赖。一些中企可能参与巴西5G网络建设,并推动智慧城市项目。
(去年,中巴签署核技术应用合作协议)
最后,中企或参与巴西“新工业计划”中的交通基建项目,如跨亚马孙铁路。此外,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现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预计中巴将加强该机构的融资合作。
很显然,中巴合作,对美国存在影响。首先,削弱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巴西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加速“去美元化”,减少对美金融依赖,这对美国在拉美的经济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其次,冲击美国“对华科技封锁”战略,巴西寻求中国半导体技术,可能使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政策效果打折扣。中巴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国主导的“科技联盟”。
最后,影响全球供应链重组,美国希望推动“友岸外包”,但巴西等资源大国仍依赖中国市场,使美国“脱钩”战略难以完全奏效。若中巴深化锂、稀土等关键矿产合作,美国新能源产业链可能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因此特朗普显然是对华让步晚了,现在的巴西可能不只是要“截胡”美国订单,美方或许很难轻易扭转中美贸易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