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的时候,浙江和上海最先开始搞新高考改革试点,到现在新高考都推行 11 年。从 2025 年起,山西、内蒙古等八个省区也正式加入新高考,成了第五批改革省份。这下可好,全国就剩下新疆、西藏还在实行老高考。
新高考虽说打破了文理分科,能自由选科,可“3 + 1 + 2”模式里物理和历史得必选一门,高校还有“物化”捆绑这些规定,所以文理的痕迹还是挺明显的。这样一来,高中选科就成了学生和家长特别关注的事儿。
最近,有个广西家长对女儿学校的选科分班情况意见很大。他们学校一共开了 28 个班级,提供 4 种选科组合。这里面 14 个物化生班、4 个物化地班、2 个物化政班,全都是理科方向的。
可传统文科的政史地组合就只有 2 个班级,而且理科组合都设有实验班,文科班却没有。班级数量和资源分配差别这么大,文科学生和家长肯定觉得不公平。
从学生心理方面看,文科班学生很容易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心里孤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自信心都受影响。
学校为啥这么安排选科班级呢?其实也是没办法,有现实的考虑。高校招生计划里,理科专业的招生名额比文科多多了,那些热门高校的优势学科大多都在理工科,招生比例不平衡,文科高考的竞争压力就更大了。还有社会上对理科专业的需求也大,理工科的岗位多,工资待遇也更好,所以家长和学生选科的时候就更倾向于理科。像复旦大学都宣布要减少文科专业的比例了,这也能看出高校有削减文科专业的趋势。
现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观念太深入人心了,就连有些互联网大厂的行政岗位都要求计算机专业背景,这种不合理的需求直接影响到高中选科。就好比超市里,理科的东西摆得满满当当,文科的就被挤到角落里,学生和家长肯定都往理科那边跑。
但是学校这么简单粗暴地安排也带来不少问题。有些学生因为文科班资源少,只能选自己不擅长的“半吊子”组合,学习体验不好,发展方向也受影响。高考的时候,文科生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理科生高,同样的分数,理科生能选的院校层次可比文科生高多了,这种录取上的差异让学科失衡的情况更严重了。
在 AI 技术发展这么快的今天,社会对文科的偏见反倒更厉害了。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缺口那么大,可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才 60% 多,这种“一边喊渴一边砸水井”的矛盾现象,充分说明社会没认识到文科的价值。
要改变这种情况,光指望学校调整班级设置可不行,得从社会层面下功夫。政府部门得优化公务员考试还有国企招聘对学科的限制,别再对文科生有偏见,重新让大家正确认识文科专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选科的焦虑,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