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个月子中心,还有没有人手要的?”“阿姨,咋了?不是说去人家家里做饭了吗?做得不顺心?”

六十岁的王阿姨低头抹着围裙,叹了口气:“唉,才去不到一个月,工资才2700,结果被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活生生气得跑了。”

王阿姨是个热心肠,年轻时在食堂做过多年厨娘,退休后闲不住,就想着找份活干干,不图多挣钱,图个日子有点奔头。三个月前,她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一张手写的小广告:“需一位做饭阿姨,月薪2700,包两顿饭,不住家,轻松。”电话一打通,对方是个说话温柔的中年女人。

“是给我妈请的。”女人在电话里说,“我妈八十了,牙口不好,不爱吃外卖,想找人做点软的饭菜,每天中午、晚上各一顿,您时间合适就行。”

听着也不难,王阿姨想着试试看。

第一天上门,她就见着了雇主——林老太太,身材干瘦,精神头却挺足。老太太戴着个老花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王阿姨的一举一动,尤其进厨房那会儿。

“酱油要放生抽,别乱来。”“鸡蛋打两个就够了,别浪费。”“煮稀饭不能用大火,那是催命的火。”



王阿姨笑呵呵应着,“好嘞,您说怎么做,我就怎么来。”她心宽,觉得老人嘛,有点讲究正常。

可林老太太的“讲究”远不止这些。

“你这个青菜怎么洗的?我看你刚才水都没换第三遍!”“鸡蛋炒得太老了,我都咽不下去。”“你是不是用我的老陈醋了?那瓶是我过年的时候才开的,特地让我女儿从山西带的!”

王阿姨忍住火,“我没动那个醋啊,我用的是旁边那瓶。”

“旁边那瓶我腌菜用的,你这不是瞎糟践么?”

还有一次,王阿姨炒了个番茄鸡蛋,林老太太吃了一口,放下筷子,说:“我不吃鸡蛋和番茄碰在一起,会寒气攻心。”

王阿姨都快无语了:“您女儿上回说您最喜欢吃这个的。”

“她懂什么?她自己都不会做饭!”

做了半个月,王阿姨已经是步步小心,连菜都提前列菜单给老太太审批。可人家照样挑毛病。

有一回,老太太坐在饭桌前,慢悠悠地夹了一口土豆丝,嚼了半天,皱眉:“太脆了,牙口不好。”

王阿姨赶紧道歉:“我明天多煮一会儿。”

老太太放下筷子:“你回去吧,今天这顿我不吃了。花钱请人,结果还不如自己凑合。”

王阿姨憋着火走人,回家一肚子闷气,晚上跟老伴说了这事,老伴不吱声,只递过来一罐啤酒,“消消气。”

真正让她决定辞工的,是月底的那天。

“阿姨,我妈说你今天炒的苦瓜太咸了,吃了一下午喉咙干。你是不是想早下班故意做得快?”

这是老太太的女儿林燕打来的电话,语气虽不激烈,但满满都是指责。

王阿姨握着手机,心里“嗡”地一响。

她忍了一整个月,不争不辩,怕老人孤单,甚至几次自掏腰包买了水果说是“顺路带的”。可到头来换来的,还是一句——“是不是想早下班”。

她没再说话,沉默了一会儿,道:“不好意思,这活儿我做不了。”

林燕在电话那头愣住:“啊?阿姨您别生气……我妈年纪大了,说话冲了点,但我们家真的挺需要您……”

“我不生气。”王阿姨笑了,“我只是想明白了,我六十岁,不图什么大钱,但也不是为了每天挨骂、挨怀疑而活的。”

挂了电话,她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一个月后,王阿姨在社区的日托中心当上了“助老食堂”志愿厨师,工资不高,才2200,但她干得欢天喜地。

“王阿姨,今天的南瓜粥真香!”“小王你多做点糖水,我老伴最爱喝你煮的绿豆汤!”

每天饭点,老年朋友们都围着她转,热热闹闹。

“工资低点怕啥。”她对邻居笑着说,“起码没人当我是下人看,也没人怀疑我炒菜存啥坏心思。”

她再没提过林老太太。只是有时候切菜的时候,想起那句“是不是想早下班”,手下总是不由得快了两分。

毕竟,人这一辈子,值钱的不是工资单,而是被尊重的感觉。

你觉得王阿姨的选择对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