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韩国大选战鼓再响,2025年的总统选举成为继尹锡悦时代之后,决定韩国政治重构走向的关键节点。候选人登记于5月11日正式截止,各方阵营宣战姿态已定,前京畿道知事、共同民主党代表人物李在明强势领跑,遥遥领先执政党候选人金文洙,形成鲜明的“李金对决”格局。最新民调显示,李在明的支持率已突破52%,与金文洙的差距扩大至21个百分点,呈现“一骑绝尘”之势。



在这个看似格局已定的选战初期,韩国社会却并未显得平静。李在明的强势回归,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选举“回炉”,更是对现行执政路线的正面挑战。他代表的不是某一个党派的胜败,更是韩国选民对保守政权治理模式的系统性反弹。从2022年败给尹锡悦一战,李在明不仅未被边缘,反而在经济、社会、司法等多个议题上持续高调发声,成功塑造了“改革派民生斗士”的人设。在失去政权的民主党内部,李在明更迅速整合力量,确立个人为核心的党内权威,形成一股反击保守统治的政治动能。

此次大选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承载着韩国民众对“尹锡悦体制”的总体评价。而从目前的选战气氛来看,执政党候选人金文洙明显处于防守姿态。金文洙虽长期担任国会议员,具备一定保守派资历,但其政治辨识度、公众动员力均无法与李在明匹敌。在民调中,其31.1%的支持率几近停滞,且缺乏突破中间选民和青年选民圈层的能力。

李在明此番不仅巩固了民主党传统支持基础,还在中间派甚至部分保守派失望选民中打开缺口。尹锡悦执政三年来,韩国社会矛盾加剧,通胀高企、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政策反复动荡,再加上“第一夫人贿赂门”与“检察体系高度政治化”等问题,令保守执政形象大幅受损。而李在明则将自己打造成“反财阀、挺小民”的代言人,在基层民众中积聚了强大的舆论反弹力。若这一趋势持续,大选不仅会成为政权更替的契机,更可能成为对韩国政治结构的一次根本改造。



除了李金之争,此次选战中还出现了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变量,改革新党的李俊锡。这位前国民力量党党首、青年保守派代表人物的参选,被视为对尹锡悦体制内权力运作方式的公开质疑。然而,随着竞选启动前夕其支持率滑落至6.3%,李俊锡的边缘化趋势日益明显。其打出的“年轻保守、世代交替”牌并未成功吸引广泛中间选民,反而割裂了保守阵营内部的团结,使金文洙本就不稳的局势雪上加霜。从战术层面看,李俊锡若坚持到底,很可能成为本轮大选中“送人头”的第三方。

5月12日正式开启的竞选宣传期将持续22天,预计将迎来政坛火药味最浓的时段。候选人将在全国8万多个地点张贴海报,举办街头集会,动员力量。最关键的,将是5月18日至27日的四场电视辩论。这不仅是候选人政策交锋的核心场域,更将对尚未决定投票意向的中间选民产生实质影响。

可以预见,李在明将在辩论中集中火力炮轰尹锡悦政府在经济、民生、司法三大领域的失政表现,并进一步强化“我是尹政权的对立面”的叙事。金文洙则需在极度不利的起跑态势下,尝试稳固保守核心盘,同时设法在外交与安保议题上寻找突破口。然而当前的选民情绪更倾向“内政转向”,安全议题对金而言恐怕只是次优选择,无法翻盘。



从长远看,若李在明胜选并上台,韩国政坛将再次迎来“制度性左转”。其提出的诸如“对财阀征收社会责任税”“重建检察体制中立性”“扩大基层福利预算”等主张,无疑将与保守派过往强调的“市场自治”“司法独立”形成剧烈碰撞。尤其在中美博弈加剧、东北亚格局高度紧张的背景下,李在明可能调整的对美对华政策。

结局尚未揭晓,但格局已基本明朗。如果保守阵营不在未来两周内制造强力舆论逆转或“黑天鹅”事件,李在明极有可能成为继卢武铉、文在寅之后,韩国第三位以改革派自居、承诺“打破既得利益结构”的总统。而这背后,隐藏的则是韩国社会深层结构性不满的全面爆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