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

“五一”假期,衢州古城游人如织,人们触摸千年城墙,乘舟信安湖上,而在街边商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创好物更是让游客挪不开眼。每一件文创都是打开城市的钥匙,让过去与现在、传统与时尚,在指尖的触碰中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衢州文创火爆“出圈”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青年力量的创新和坚守。

01

文创“出圈”激活古城文旅势能

“我买了‘三头一掌’和衢州地名的冰箱贴,把旅途中的美好回忆带回家。”5月4日,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衢州文创馆内,江西游客陈女士挑选了不少文创产品,她告诉记者,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已成为她旅游的“必选项”,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

“我们近期推出的衢州美食冰箱贴和南孔爷爷摆件,外形美观,具备装饰品功能,同时‘文化味’十足,假期里销售尤为火爆。”衢州文创馆负责人祝晓慧说。

不远处的南孔爷爷的书房,同样热闹非凡。00后店员王江琪正忙着制作“路牌咖啡”。只见每杯咖啡的吸管上圈着印有“衢州”二字的装饰,杯身上套着“危险高兴宁着尼”“不识水亭门 枉为衢州人”等衢州俗语的小路牌。“‘五一’假期,店内每天都能卖出两百多杯饮品,销量是平时的六七倍。”


“这几天,我们每天客流量超6000人、文创类产品的销售额达3万元。”南孔爷爷的书房店长程娟介绍,由“衢礼”文创团队自行设计的论语流沙冰箱贴、邮局冰箱贴、衢州大金属冰箱贴在假期上新,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店内还陈列着书签、挂件、印章等30余种文创产品,每件都融入南孔文化元素,别具韵味。

“我觉得很有仪式感,刚出孔氏南宗家庙,就能喝到好喝的咖啡,还能把‘南孔’这个衢州的LOGO放在咖啡杯上面。”在孔庙文创店内,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女士点了一杯“孔庙拿铁”,情绪价值拉满。今年年初,孔庙文创店携手“衢礼”文创团队联合推出文创咖啡。镌有“南孔”二字的孔庙拿铁迅速成为游客打卡的“心头好”。


“五一”假期前,孔庙文创店里又掀起一波“上新”潮:南孔爷爷形象的不倒翁文创登场,带着“考不倒,问不倒,难不倒”的超强祝福;印有孔庙孔雀、锦鲤、贪兽、椒图形象的绿豆“四灵糕”,清甜可口,是能吃进肚里的文创;“萌萌哒”贪兽卡通形象,出现在贴纸、胶带、立牌上,被年轻人称为“谷子”(周边产品)……


镌有“南孔”二字的孔庙拿铁。

喝一杯“镌”有“南孔”二字的咖啡、买一个论语流沙冰箱贴、收集一套南孔爷爷盲盒……历史文化名城中,千余款文创产品以衢州南孔文化、围棋文化、古建遗存、特色饮食等地域文化符号为创作蓝本,巧妙融入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在趣味性、实用性与文化深度上下功夫,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讲述衢州故事、传播衢州的历史文化。

02

青春力量破译在地文化“密语”

“能不能把景区的‘味道’,跟冰淇淋相结合?”当多数游客还在回味假期的文创体验时,“衢礼”团队主理人程胜已开始新的创作。

“只有让本地社群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文化才能真正‘活’在当下。” 36岁的程胜介绍,目前“衢礼”文创团队共有9人,35周岁以下成员有7人,绝大多数是衢州本地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自小受文化熏陶,被家乡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

“文创产品的投入和孵化期都很长。”程胜坦言,“衢礼”团队走过的路并不平坦,游人寥寥、竞品冲击、产品滞销等难题曾接踵而至。如何将地域风情、古城遗韵熔铸到产品中?天王塔的飞檐下,西安高腔的唱段里……团队里的年轻人捕捉着设计灵感,努力推陈出新。从2018年的“路牌咖啡”,到“衢州有意思”打卡本,再到“孔府拿铁”……团队在文化转译的道路上不断突围,开发了“衢礼”文创产品20余件,涉及产品品类大约5种。


凭着过硬的创意设计能力,渐渐地,不断有政府单位、企业、景区上门来寻求团队开展创意宣传上的合作,这让程胜备受鼓舞。他说:“有新意、更时尚的文创,有着广阔的前景。再加上社会各界对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视,也对文创给予了大力扶持。”

“年轻人喜欢的文创,年轻人创造。”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中心旁的“文创殿”内,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宇正在拼凑一系列“衢州像素地标”:“一个衢州地标是一块拼图,六块可以拼成一幅‘艺术海报’冰箱贴。这是学生设计的。”潘宇所在的衢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团队,由不同年龄段师生组成,他们尝试更多衢州元素,融入到各种文创产品中。


“培养年轻人,就是激发保护创新力。天地之大,哪里都是教室。”正是这份开放的心态,让“文创殿”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潘宇说:“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文创产品作为校园设计的一种延伸,通过文创产品,将本地文化元素挖掘出来、传播开来,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了解、认识、认同传统文化,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



03

让文创成为城市“新语言”


城市文创不止于“好看”,更要搭建通往文化内核的桥梁。对此,35岁媒体人、“衢州古城”主题系列文创负责人吴阿然(化名)深有体会。由其团队设计的南孔票夹、衢州古城系列冰箱贴、逢考必过系列冰箱贴、四时衢州系列冰箱贴、衢州古城珍藏纪念卡等多样文创产品,线下售卖时,往往会附带现场讲解。


衢州文创受到年轻人喜爱。

“比如,有人拿起《南孔路引》(印章打卡本)时,我们会讲解每个衢州文化印章背后的故事。”今年4月的衢州古城旅游推介活动(南京站)上,就有不少南京市民盖了“衢州鸭头”印章后表示,一定要到衢州“吃鸭头”。在吴阿然看来,面对“网红城市”的流量争夺,文创有着“轻量化”“易传播”的特点,“每个文创产品都是城市故事的微型剧场。”


《南孔路引》(印章打卡本)。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文创成为城市“新语言”。


杜泽灌肠被做成毛绒玩具。

五一南孔市集宋韵专场上,95后“阿也也-知食小馆”主理人周思颖,将衢州美食杜泽灌肠做成毛绒玩具,邀请游客搭配相关知识“开炫”,“过家家”一般的互动场景独树一帜;


“菩芯文创”文创本。

衢州古城宋服文化体验店内,“菩芯文创”创始人熊熊(化名)策划将“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加强游客到店的文化体验感……当灵动青春与厚重古城文化“撞个满怀”,既能为时间深处的瑰宝创造更具现代气息的打开方式,也能为广大青年追梦圆梦提供更多路径和机会。


四时衢州系列冰箱贴。

一个个精美的文创产品、一张张创意十足的品牌标识、一幕幕推陈出新的文化体验,替家乡代言、助文化出圈、给文旅赋能,也为文化名市设计出一套鲜活的“新语言”。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三衢客户端

编辑:洪杭萍

一审:祝金林

二审:童炜来

三审:姚宏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