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进程中,珠海作为核心枢纽城市,正加速推进深中通道、珠肇高铁等重大基建项目。广东和协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以“技术立本、服务民生”为核心理念,通过全链条工程检测服务,为湾区城市建设和安全运营注入专业力量。

一、技术筑基:以精密检测护航工程质量

作为通过CMA(中国计量认证)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双重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珠海和协依托价值超2500万元的先进设备,构建了覆盖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工程结构等领域的检测体系。在珠海某跨海隧道工程中,团队采用三维地质雷达扫描技术,精准识别地下30米处的软弱夹层,为支护方案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避免施工过程中塌方风险。

面对复杂工程挑战,公司创新研发“智能检测云平台”,可实时分析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等数据,动态预警结构安全隐患。2024年,该技术应用于横琴金融岛超高层建筑监测,实现毫米级沉降变形预警,保障了200米高空作业安全。



二、攻坚克难:破解湾区特殊地质难题

珠海地处珠江口西岸,软土地基、滨海腐蚀环境对工程建设构成严峻挑战。珠海和协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的“滨海复杂地质桩基检测技术研究”,攻克了灌注桩超声波检测信号衰减难题,检测精度提升至98%,相关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洪湾枢纽立交工程中,团队通过高应变动力检测法,发现3根试桩承载力未达设计要求,及时调整桩长参数,节约工期45天。

针对湾区高湿度、高盐雾环境,公司自主研发钢结构涂层附着力检测仪,可在施工现场快速评估防腐涂层性能。2025年珠海港码头扩建项目中,该设备帮助筛选出耐腐蚀性最优的氟碳涂料,预计延长钢结构使用寿命15年以上。



三、标准引领:推动检测行业智能化转型

珠海和协深度参与行业技术革新,主导编制的《建筑工程智能化检测数据管理规范》,首次明确检测报告电子签章、区块链存证等技术要求,推动检测数据跨区域互认。在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建筑材料智能化检测技术规程》中,公司贡献了混凝土试块智能养护仓、钢筋AI识别分拣系统等4项技术创新案例。

产学研融合方面,公司与澳门城市大学共建“智能建造联合实验室”,开发出基于BIM技术的隐蔽工程可视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在金湾航空新城综合管廊项目中,成功定位3处管线错位问题,较传统检测效率提升60%。



四、责任担当:织密城市安全防护网

珠海和协始终践行社会责任:

民生守护:连续3年开展“老旧小区安全体检”公益行动,为香洲区20个社区免费检测房屋结构安全,累计发现并协助整改隐患建筑37栋;

应急抢险:2025年台风“海贝思”过境期间,公司组建党员突击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72小时内完成98处水浸区域建筑安全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人才培养: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现代检测技术”订单班,年均输送50名具备实操能力的检测技术人才。



五、展望未来:锚定智能检测新赛道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珠海和协正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

1. 数字孪生技术:在鹤洲北高铁枢纽站建设中,首次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检测数据融合系统,实现工程质量全生命周期追溯;

2. 绿色低碳检测:开展光伏幕墙光热性能、建筑碳排放核算等新型检测项目,助力珠海实现2025年绿色建筑占比超80%的目标;

3. 湾区协同创新:与香港检测机构共建“跨境工程检测联合实验室”,探索港珠澳大桥养护检测标准一体化方案。

从精密仪器中的数据洞察,到重大工程现场的技术攻坚,广东和协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以专业之力筑牢城市安全基石。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这家扎根珠海的企业正以创新为帆、以责任为锚,书写着工程质量守护者的使命担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