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成都

谢光大



成都市兴隆湖畔(马骥 摄,图源:川观新闻)

近几个月,不经意间,成都陆续发生了几件轰动性的文化现象。

刀郞团队从成都凤凰山出发,南征北战,让全国很多城市无不为之沸腾;紧接着,哪吒腾空出世再闹海,《哪吒》系票房200亿+,成了动漫票房世界老大;这边厢还未消停,那边厢,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又花落西村大院正在喝茶的刘家琨;短剧《家里家外》里纯正的川音从川西坝子炸开,瞬间成了流量爆款……

如此多的文化现象喷薄而出,让一位主流媒体人发出年度之问:何以成都?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然究其文脉和根源,其实就是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西蜀文化(川西文化),这块地方得天独厚,岷江的雪泉漫过都江堰的鱼嘴,滋润着成都平原,使其“水旱从人”;峨眉山的晨钟暮鼓与青城山的空山鸟语演奏了一段美妙的天籁之音。李白在川西仗剑开出一成都;东坡从这儿听雨穿林过;杜甫在成都草堂筑屋而栖……沫若、巴金们顺脉承扬,文翁学子朗朗书声,鹤鸣茶社高谈阔论,烟火成都处处文味四溢,厚积薄发,也是必然。

都江堰的清流滋润了川西坝子,使其不知饥馑,这是川西坝子的物质基础。李白、东坡、杜甫和沫若、巴金这一众老成都则为其厚植了文化基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川西坝子就有了它独有的底气和味道。何为味道?简单地讲,情趣和意味是也,东坡云: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何为川西味道呢?一位在金马河边长大的川西汉子试图给出答案,这位名叫黄毅的普通农民,一介财富中农而已,多年来,满怀乡情倾其所有,谦卑前行,办了好几种有关川西文化的刊物。最近又隆重推出了《川西味道》的刊物,川西坝子的根脉,在竹林中悄然拔节。《川西味道》不仅名字取得好,内容也巴适得板!它把多年来,各路神仙文豪,贩夫走卒的名作和散打,川西坝子上的非遗精品、风土人情、美酒美食美景聚焦荟集到《川西味道》上,使之盛装登场,丰彩呈现。西蜀文化是巴蜀文化的精华版,而川西味道正是西蜀文化的原材和调料,有了这与众不同的味道,酿出了美酒、美食、美文,让女人们更加柔美,让男人们更有品味,让生活更有情趣。

西蜀之地,文脉深厚;川西坝子丰沛滋生;市井俚巷民风亦然。君不见,前些年,纸媒高光时刻,成都街头店铺业主、的哥和引车卖浆者之流,无一不拿着一份华西都市报或商报神情专注的阅读,宁愿少拉一趟车,少卖一分货,也不愿错过这些带有味道的文化快餐。外地人常为此惊呼:搞不懂!

成都人的快乐时光,往往不是在高级餐厅或宾馆,而大都是在街头巷尾竹林茅舍。当蒜苗遇上回锅肉,豆花碰上豆瓣酱,端起九碗九,喝得呼儿嗨约时,喊一声“巴适”,吼一声“雄起”,其味道就“不摆了”!当不修边幅的刀郞将川江号子吼遍全国,任性的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刘家琨们的修行与洒脱,不正是“味道好极了”的天生尤物吗?

感谢黄毅诸君,为我们端上了一盘好菜,祝愿《川西味道》更有味道!

(本文为《川西味道》而作)

来源:四川省直作家

作者:谢光大〔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工商联原副主席,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顾问〕

配图:方志四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