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阳朔街头和周边景区景点出现了不少各色花卉,将县城装扮得如诗如画。这些艳丽的颜色不仅美化了环境,成为引导旅游新风尚的重要元素,还吸引了广大游客纷纷漫步在花香四溢的街道,并驻足拍照。这背后,是当地开展“花化彩化美化”提升行动的初步成效。未来2至3年时间,阳朔还要持续开展这项工作,力争打造出一个“四季有花、全年有色、季节分明、宜居宜游”的最美自然景观“花城”。
阳朔县城的花朵色彩鲜艳。
街头巷尾五彩缤纷 “花城”现雏形
从今年3月中旬起,记者多次来到阳朔,走在街头发现这里的“颜值”提升许多,无论是位于西街的商铺前,还是周边的景区景点里,五颜六色的花卉将县城装扮得如诗如画。
西街一家店铺种植的鲜花。
西街是诸多外地游客抵达阳朔后必去的地方。走在这里,能看到不少店铺门前摆放着各种花卉。在大师傅啤酒鱼多个门店,门口的迎宾吊顶变成了粉色花卉,地面摆满了鲜艳的绣球花、茶花、菊花等盆景。细心的店家根据季节不同,适时在每张桌子上更新放置鲜花,让食客边吃饭边观赏。
往西街深处走,还能看见不少餐厅、奶茶店、民宿内外都摆放着各色花卉和绿植。游客无论是否用餐或住宿,都会将目光停留在这里,拿出手机拍照。
4月初,游客在遇龙河景区万景码头附近一处桃花林游玩。
4月初,记者在遇龙河景区万景码头附近的一处桃花林看见,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当时,这里的桃花盛放枝头,微风拂过花瓣飘落,铺满地面,如梦如幻,与远处的喀斯特峰林相映衬,画面十分唯美。成群游客凑近桃花闻一闻,感受春天的味道。在遇龙河沿岸,能看见大片的油菜花田地。这里的闲置土地,被打造成为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吸引无数游客打卡,搭配远处的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进入5月,记者再次来到阳朔公园,看到大片的洋紫荆、三角梅绽放,淡粉色、白色的仪花一串串、一簇簇挂满枝头,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美态尽显。游客们漫步其中,捕捉春光下的美丽瞬间。
前不久,阳朔公园里的各种花卉美态尽显。
景区和商家积极参与 要实现全域景观化
阳朔要打造“花城”,背后是当地政府开展“花化彩化美化”(简称“三化”)提升行动的初步成效。
据悉,今年2月开始,阳朔县为进一步丰富全县植物景观多样性,全方位提升县域景观品质,建设高颜值的生态宜居县城,定于2025年至2027年,在全县范围内分步骤开展“三化”提升行动。
阳朔县林业局局长黄开明表示,阳朔将利用2至3年时间,在不同区域种植各类色彩斑斓的花卉、彩叶植物,打造“四季有花、全年有色、季节分明、宜居宜游”的最美自然景观,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目标。
“这项工作分为3个阶段,从2025年贯穿到2027年。”黄开明介绍,目前已完成在新老城区、景区景点、主要道路、酒店民宿、机关单位庭院等区域的摸排调查,陆续种了近百种类乔木、灌木和草花等。接下来,他们将鼓励各行业部门、业主单位对全县重要路段、节点公共绿地开展挂牌认养冠名,建立“认养—管护—评比”长效机制等。结合“漓江渔火节”重大节庆活动,在11月开展“最美酒店”“最美民宿”“最美景区”“最美村屯”“最美道路”“最美码头”等评比。
位于阳朔镇的墨兰山舍古建文化酒店种着漂亮的植物。
位于阳朔镇的墨兰山舍古建文化酒店,从今年3月开始,陆续种植了紫玉兰、茶花、茉莉、杜鹃、绣球、桂花、三角梅等花卉。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酒店的外国游客占比较多,为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让更多国际友人沉浸式感受阳朔古村落式酒店特色,今年还会种植一条40至50米长的花带,以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花的颜色。
下一步,阳朔镇将持续通过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创新探索“民宿+花海长廊”发展模式,引导民宿、村民等参与门前绿化管护,形成“民宿联动花海”的生态旅游新路径。
此外,阳朔城区、遇龙河沿线的多家民宿、饭店等,都在有序自种花卉。各种花卉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旅拍、特色咖啡店等发展。当地村民纷纷抓住机遇,销售土特产、租赁电动车、售卖小吃等,享受着家门口“花经济”带来的红利。
打造文旅新名片 市民游客点赞处处是景
阳朔开展“三化”提升行动,离不开当地商家、百姓的积极参与,甚至连国际友人都加入其中,大家齐心共建美好环境。
今年植树节,阳朔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除了当地各界代表,还有来自法国、俄罗斯、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志愿者共400余人踊跃参与。活动上,民宿业主、学生、群众代表分别发言,表达了对 “三化” 提升行动的坚定支持。
在阳朔县林业局提供的一份《节点提升效果图》中,记者看到,阳朔公园、老车站、鲤鱼桥、荆凤路、蟠桃路、白沙高速路口等标志性地点“三化”提升后,将会有很大变化。黄开明表示,今年的“三化”提升行动正在有序推进中,2026年将聚焦主要道路、重要节点及公园绿地、滨水空间等区域,将景观打造与区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确保景观效果持续呈现最佳效果。另外,还将分段进行主题设计、花卉立体栽植、彩叶树种组团搭配等,实现“移步换景”动态景观效果,形成“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全域旅游新名片,全面营造“推窗见花、出门入园、四季见景、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
到了2027年,“三化”进一步提升,设计主题旅游线路,鼓励发展花卉主题民宿、花卉采摘体验园、花卉养生餐厅等新业态,推动形成“种植—观赏—体验—消费”产业链。鼓励和支持种植户积极培育本地特色花卉苗木新品种,积极探索景观设计、色彩搭配效果,构建“景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阳朔新的文旅品牌效应。
5月,阳朔滨江路一家酒店门前和楼上都种植了鲜花。
“阳朔街道上,到处都是花卉,真的很漂亮。”近日,从市区乘坐游船抵达阳朔的不少游客拖着行李往酒店走,看见酒店房前屋后种植了许多花卉,他们连连称赞太美了。
这一现象,也被广西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贤成毅关注到。贤成毅认为,阳朔县这一举措具有多重现实意义。从生态层面看,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了水土保持和碳汇能力。经济上,景观升级直接拉动了旅游业附加值,吸引游客延长停留、增加消费,同时带动苗木培育、生态康养等产业联动发展。文化方面,全民参与的植树活动和生态教育强化了公众环保意识,而国际志愿者加入则提升了阳朔的开放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共治”模式,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激发了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为长效维护生态成果提供了制度创新。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马翔 通讯员乔小娟)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