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清区获悉,武清正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新产业之城”为统领,深化“通武廊”改革试验,同时,加速推动产业起势“升级蝶变”,打造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示范样板。
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1小时环京通勤圈加速成型
产业协同的硬核突破,与创新生态的柔性滋养相得益彰。当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AI论坛碰撞思维时,武清未来产业先导区已悄然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这种“顶天立地”的创新格局,驱动着武清从承接疏解向协同创新跃升。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的塔吊与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无人机,共同勾勒出“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的立体图景。
时空距离的压缩,让协同发展更具质感。“1小时环京通勤圈”加速成型。今年,京津城际每周五新增3趟停靠武清站的列车,让跨城上班族的通勤时间缩短了半小时;4条京津定制快巴覆盖京津主要居住区,跨域公交、通勤定制公交无缝衔接,让双城生活“像坐地铁一样方便”;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京津塘高速杨村西出入口、大王古庄出入口加快推进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
享受京津同城化服务
看病买药乘车“一卡通关”
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刘先生用自助机办完天津社保业务后点赞:“以前要跑两趟,现在10分钟搞定,这才是真正的同城待遇!”当政务服务自助机实现北京市453项、天津市211项事项异地自助办理,社保卡汇聚人社、金融、地方交通、铁路出行“四网融合”,民生领域的“软联通”正与交通“硬基建”实现共振。家住廊坊但在武清工作的赵女士说:“现在看病买药、乘车出游都‘一卡通关’,感觉三地越来越近。”
同时,大运河畔,18个文旅项目集中签约落地,“福运武清”品牌正将千年运河文化转化为生态文旅新名片。以小镇为核心,武清正全力打造“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全场景消费平台,建设京津冀地区最具特色的时尚主流消费目的地。
京企落户跨越式发展
加快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西诺通科这家科技“新势力”企业为例,该企业是从北京迁入的食品安全检测企业,仅用一年,营收便实现从200万元到2000万元的跨越,成为协同发展的鲜活样本。在京津产业新城,西诺通科从租赁600平方米办公区起步,到拥有3600平方米研发生产空间,不仅将研发、营销、生产全链条扎根武清,更以年增50%的营收增速,成为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的核心供应商。“我们将生产搬来武清,更将这里作为总部去发展。”该企业总经理吴迪说。
未来,武清区将加快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找准方位定位,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与亦庄等周边地区和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张珊珊 图片由武清融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