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消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硕士生韩雨琨记得,4月29日晚,莫斯科天气很冷,他内心却像有一团火在燃烧。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亮相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冲突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首次彩排。仪仗队在退场时,和早早等候在红场外的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生一起,互相拉起了军歌。韩雨琨听到旁边一位俄罗斯老人用中文说:“中国很厉害,了不起!”
外交部网站消息,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领导人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冲突胜利80周年庆典。外交部发言人介绍,访俄期间,中国领导人同普京总统就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以及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沟通。克里姆林宫4日表示,除参加胜利日庆典活动外,中俄两国领导人将就“全面伙伴关系和战略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议程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资料图)
1945年5月8日,在柏林郊区,法西斯德国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因时差关系,德国投降书生效之时,苏联已是5月9日凌晨,因此将5月9日确立为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日。
胜利喜悦的背后是血泪和牺牲:2700多万条生命被冲突吞噬,约占总人口的15%,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苏联解体后,俄国家杜马于1995年通过永久纪念卫国冲突胜利日的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此后,每年这一天,俄罗斯都会举行阅兵式等活动,举国庆祝。
时隔十年,中方再次来到了莫斯科,与俄方共同庆祝胜利日,既彰显了中俄相互之间的重视,也反映出中俄关系在这些年来的稳步发展。为了做好接待中方的工作,普京可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先是在8日上午,亲自在克里姆林宫为中方举行欢迎仪式。接下来,中方和普京会进行一次小范围会谈。在这之后,中俄代表团举行会谈。随后,中方和普京还单独举行了茶话会和午餐会。根据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透露,这是一场不同形式的“长时间会谈”。
中方专机抵达莫斯科(资料图)
5月3日,印度报业托拉斯(PTI)和印度《商业前线报》报道称,原本计划代替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俄罗斯预计于9日举行的卫国冲突胜利日阅兵式的防长辛格,也将因“国内事务繁忙”缺席,由其副手、印度国防部国务部长桑贾伊·塞思(Sanjay Seth)代为出席。《商业前线报》说,据印度内政部消息人士称,在导致26名游客死亡、17人受伤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发生后,印度与邻国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加之辛格还有其他重要事务要准备,这都促使他重新考虑其行程。
很显然,莫迪眼下还是抱着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既不想得罪俄罗斯,又不想得罪美国,所以,在看到美西方威胁他国不要出席俄罗斯阅兵式的时候,莫迪选择了主动退上一步。这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莫迪的一贯做法,既两边都保持联系,左右通吃,这也的确为印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只是这种墙头草的姿态显然无法长久,经过这件事之后,俄罗斯对印度的信任自然会下降不少。
塞思(资料图)
克什米尔,不止是山河边界,更是印巴间无法愈合的神经交汇点。而每一次血的冲突、火的反击、纸的声明,不过是死循环的最新一轮起点。在这片土地上,和平从来不是自然状态,而是一次次被推开的艰难抉择。如果未来某一天,印度总理能在胜利日阅兵场上代表“和平”出席,而不是被边境硝烟拉回内阁会议室,也许南亚的命运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转折。眼下,印度能否稳住局势、避免彻底破局,不仅取决于莫迪的强硬,更取决于他是否有勇气跳出“克什米尔牌”的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