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蚀把米,“蜜汁自信”的印度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花费重金打造的印度空军居然不堪一击,在和巴基斯坦空军的首次对战中遭遇惨败。而巴铁的大捷,再次证明了中式武器装备的技术先进性。早在今年4月,印度空军参谋长沙尔玛在防务展上就高调宣称:巴基斯坦拥有南亚最先进的空中作战体系。
然而,印度军政高层却依然迷信“阵风”战机,印度媒体甚至吹嘘单架“阵风”足以对抗5架歼-20五代战机。如今,夸下海口的印度人被狠狠打脸。印度空军于5月7日发起“辛杜尔”行动,企图复制2019年巴拉克特空袭的“辉煌”,却遭遇巴铁空军的“远程狙击”。事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更是证实:巴空军正是使用歼-10战机击落了印军“阵风”战机!
巴铁空军的此次大捷,彻底击碎了印度媒体所编造的“阵风”神话。此前,印度《欧亚时报》还煞有其事地将“阵风”和中国的歼-10C进行全面对比。在所谓的对比图表中,“阵风”在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多目标接战等23项指标上全面领先。正是有了这种盲目自信,印度空军才敢于在缺乏空战体系支撑下贸然对巴铁发动突袭。然而,巴铁空军的歼-10C依靠自身强大的战力和完备的空战体系支持,仅用59秒就完成了对“阵风”的绞杀。
在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的3架“阵风”进入克什米尔实控线西侧50公里空域,早就发现目标的巴铁空军第16“黑豹”中队紧急出动歼-10C战机,尽管“阵风”提前发动电磁干扰,但歼-10C配备了更为强大的J/AYK-603E综合电子战系统,在0.3秒内完成频谱分析并开启定向压制。
根据参与此次行动的巴军长机飞行员辛格事后回忆,在锁定目标后,他们果断发射霹雳-15E导弹,射程达145公里的霹雳-15E借助双向数据链持续修正弹道,在59秒内完成三次空中变轨,最终命中3架“阵风”战机。
法制“阵风”的失利原因,并非法国媒体所说的“印度飞行员技术不佳”。毕竟,能够驾驶“阵风”的,无一例外都是印度的精英。这一次,“阵风”就是输在了性能。首先从雷达对比来说,歼-10C装备的KLJ-7A雷达采用氮化镓组件,拥有2400个TR组件,是“阵风”RBE2-AA雷达的1.8倍。空战中,巴军雷达在220公里外就锁定目标,而印方直到80公里距离才获得断续信号。
其次,在电子战对抗方面,歼-10C配备的J/AYK-603E系统能在L-S波段制造16个虚假目标群,每个群组包含12-18个具有真实多普勒特征的信号源。在“电子饱和攻击”模式下,“阵风”飞行员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最为关键的还是导弹的差距,除了射程领先之外,巴铁使用的霹雳-15E采用“北斗-Ⅲ+激光陀螺”复合制导模式,即便失去数据链支持仍能通过地形匹配持续追踪。根据媒体公布的“阵风”残骸分析,命中印军战机的霹雳-15E在末端攻击时突然进行90度仰角机动,最终以“灌顶攻击”模式彻底摧毁了“阵风”。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分析,巴铁空军的大胜,得益于建立了完整的“空中杀伤链”。以中式装备为核心,巴空军将ZDK-03预警机、歼-10C和枭龙Block3构筑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实现了从侦察发现到火力打击的90秒闭环。
反观印度空军,在法国、以色列的支持下,其耗费巨资打造的“阵风+费尔康预警机”组合不仅实战性能堪忧,而且系统兼容性差。此次大捷,不仅让中式装备再次声名大噪,也实现了南亚天空的权力重构。按照美国“战区”网站的评估,歼-10C每飞行小时的维护成本仅为“阵风”的1/3,这种效费比优势将促使东南亚多国重新评估军购计划。与此同时,印方也在惨败中充分意识到,巴基斯坦拥有中国技术装备的持续支持,在持久对抗中,印度根本占不到便宜。当巴铁以中国制造的“矛与盾”编织天罗地网,印度已经注定要以惨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