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来自成都市各小学的20名小学生组成“熊猫少年团”走进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开启了一场充满意义的研学活动。
踏入体验馆,破损倾斜的住宅模型中,家具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教室里,墙面上布满了裂纹。孩子们瞪大双眼,围在讲解老师身边。“地震来临时,这些就是真实的危险场景!”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发出一阵惊呼。
“小朋友们,地震应急包要准备哪些东西?”讲解老师抛出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手电筒!黑暗里能照亮!”老师立刻拿出专业的应急包,逐一展示安全绳、手电筒、无线电话等应急逃生物品,还手把手教孩子们在封闭狭小空间中如何使用工具敲击等待救援。
转过拐角,眼前是一片“震后街区”的残破景象:变形的汽车歪倒在瓦砾堆里,居民楼墙体开裂倾斜,四处都是断壁残垣,孩子们屏气凝神,仿佛真的经历了一场灾难,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震的破坏力。
在各个模拟地震的环境中,孩子们迅速躲在坚固的桌子下,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通过讲解,大家学习了在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躲避和逃生。“我现在知道地震来临时要躲在桌子下面,保护好头部!”一位小朋友大声说道。
随后,孩子们还走进了火灾体验区,认真听着老师讲解火灾逃生注意事项。“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在体验环节,大家牢记老师教导的指令,将衣服紧紧按在脸上,半蹲着一路探路寻找出口,看着模拟的滚滚浓烟,听着模拟的烟雾报警音,小朋友们的脸上露出了紧张又专注的神情。
“一提、二拔、三握、四压,记住这个口诀!”在灭火器体验环节,孩子们排着队,小手紧紧握住灭火器把手,对准模拟火苗用力按下压把,火苗瞬间熄灭,现场一片欢呼。
在学习区,大家化身为“地震探究员”,了解了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以及抗震技术等。最后,作为“地震体验官”,孩子们来到地震体验平台,回顾和运用之前学到的避震知识,在剧烈的摇晃中,大家更加镇定自若,能够迅速找到安全的躲避位置。
“今天学到了好多知识,我要把这些知识告诉我的朋友们!”参加活动的小朋友邓哲昕兴奋地说。
“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家长申小琴告诉记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毛艺宏 记者 晨迪 图据成华区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