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群友来深圳,说要带我去一个地方见见世面。但是希望我见完世面之后,能写一篇文章。

聊一下说:

国风复苏,有希望吗?

群友带我去见的世面,我们去的是深圳最近新开的一家餐馆《X宴》。这家餐馆其实吃的没什么特别,味道很一般。不过餐馆主打的倒也不是餐品,而是里面的表演和妆造。

说穿了,

去这吃饭的,

也不是奔着吃饭去的。

整体的体验,破有一点时代穿越的感觉。舞蹈+餐饮,这个最近网上火热的新餐饮模式。再加上了国风的特点,以及说舞蹈表演和剧情互动的方式。总体上来说,确实挺新颖。

但是如果说:

会再去第二次吗?

我会说:

我不去的。


其实这两年打着国风复苏的名义,做着各种业态结合事情的人很多。但是说实话,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还是三类,跳舞、音乐、武器饰品。跳舞基本结合了餐饮,音乐基本离不开酒吧,也就只有武器视频好一些,算是真正将国风的概念落到了实处。

而我说不会去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地方不是去吃饭的,

就像酒吧不是去喝酒一样。

舞蹈确实好看,国风音乐也非常特别。如果说作为一个商业模式来说,我没什么好评价的。毕竟这两个东西没有国风,也可以是别的,埃及风、印度风、希腊风都可以。反正去的人也清楚,自己到底是去干什么的。

说穿了,

更像是之前的商务接待

也随之“消费降级”的结果。

所以他问我说,

这类的生意可以做吗?

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做的,短期之内赚一笔钱问题不大。毕竟现在的消费业态没什么新东西,这个东西虽然早十年前就已经是一群人玩剩下的。但是现在走入你我这种普通百姓家,确实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愿意说掏钱买单,去“见见世面”的不少。

但问题也明显,

还是上面那句话,

来这吃饭到底为什么?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肯定不是为了吃饭来的。

不是为了吃饭,

这个价格有摆在这,

那会有多少的回头客呢?

所以说,这就是赚一笔快钱,风过去了,也就“停”了。不过也没什么,就像我上面说的,后面换个别的什么风就好了。反正古国那么多,文明那么多,这类模式要的就是一层皮。全世界的文明古国换一遍,也够玩一段时间了。

只是从长远一些来说,

我感觉“国风”这个方向,

迟早是要死在这些人手上。

原因也很简单:

大家有没有想过

需要国风复苏的原因是什么?

这几年对于国风复苏,可以说各地给的支持是相当之多。抛开说在中提到的,国家层面将会有的“服务业转型”不谈。各地的“国风活动”其实这小十年间一直没有停下,而且支持在不断增加。

之所以会如此,经济层面的就不说了。国风实则也是一种经济模式,国风圈的拓圈,从经济层面来说不亚于一场“互联网+”的新经济。传统的消费业态加上了“国风”的润色之后,就成为了一种新消费方向,能够为经济注入不少的流动性,也带动很多的创业与转型。

而从文化与政治层面说,

才是国风的扶苏真正原因所在。

这几年国际形势相信不用多说,虽然我不太聊国际关系,但是还是我说在《》说过的那句话。国际关系一直在悄无声息的变化之中,大变局的时代,自然也会促使社会需要随之发生转变。

在旧的国际关系伴随着的世界观解体后,

新的世界观也必然需要重新的建立起来,

而新的世界观也必然需要解答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给予我们民族自信,以及说现在最为需要的凝聚力与团结性。可以说,这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礼物。文明之争,本质上就是文化之争。

而从何而来的这个问题,也将会决定于说我们将要从往那里去。以及说为什么是我们往那里去,而不是说别人。甚至说为什么,在我们看来,一定将会是我们给出去哪里的答案。

所以

第二个:我们要去哪里?

作为几大文明古国如今仅存的一个。我们之所以能够留存下来,不是像网评说的我们能生,生的太多,都杀不完。而是因为我们的文明内核,一直在具有着一种骄傲,一种开拓创新与发展的“自我要求”。

我们认为中国,居天下之中,守天地之核。夏而雅,华而美。华夏中国,为天下之中最为繁荣富饶的地方。所以居中国,而需“雅”四方。我们有义务去开拓创新,引领新时代,并把“雅而美”的东西,从天下之中,带给率土四方。

而国风,就是通过展现我们曾经祖先们的“技艺”与“辉煌”,来为我们带来自信,以及重塑这种骄傲的方向与方式。甚至于重新提振起很多年轻人被“药丸文化”影响,而失去的精气神。

中二,

确实有点尴尬。

但是,

不中二,

其实可怜又可怕。

所以也是说从某种层面说,各方面对于国风都会给予几分的有待与鼓励的原因。在于国风的扶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需要,更是一个政治文化,乃至于社会基调的需要。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说,

其实是有些尴尬以及说无奈。

尴尬的点在于:国风的内涵很多,展现的方式也很多,但是国风的门槛也同样很高。少年人有时间,也有精力去琢磨国风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核,以及说走向政治文化社会需要的方向。

但是:

少年人没有钱。

从消费能力说,少年人虽然消费意愿强,但是消费能力有限。而“打工人”层面的中年人和年轻人虽然有消费能力,但是在消费意愿上,要花时间去琢磨的消费,处于“社会压力”之下的他们,是没这个意愿,也没这个时间的。

所以

国风在这类人这里,

就变成最简单无门槛的方式:

勾栏听曲,或者醉看美人舞。

因此也就有了大家看到的,国风复苏各方努力了这么久。但是真正意义上把国风引入了线下的,引起了广泛讨论与消费的。反而就是“古风酒吧”、以及“国风餐饮表演”。小姐姐,成了第一生产力。

好处不用说,现在有很多的人都会说“我喜欢国风文化,所以开了这家店。”但是真要说多喜欢呢?可以说时代错配的东西一大堆,本质上也就是借了个“国风”的牌子用。

以至于说,

出现了个笑话:

走,咱们去看国风表演去,

点杯酒,小姐姐有亲密接触呢!

而为什么我说这么下去,国风大概率是要完蛋呢?因为国风本质上的定位,是期望能够借助于各种形式,去挖掘国风文化背后的东西,从而说把上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需要去满足。

但是现在这个方向,好像国风开始往复古去走了。文化不文化的不重要,小姐姐和做大爷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方向最终会发展向哪里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个答案。

既然不是去吃饭的,

又何必说搞那么多麻烦呢,

中国人从来都是最讲实用,

一步到位,省去中间环节。

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给这个群友付个“饭钱”,不白嫖他这顿不便宜的午餐。一方面也是做个记录,看看是不是会和想的一样,国风往餐饮和酒吧一路狂奔下去后,最后被按了暂停,然后很多人十多年拉起来的台子,一朝之间干干净净。

写到这就完了,

最后多说两句:文化的复苏,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文化想要复苏,那是痴人说梦。取巧的方式,通常只能得到取巧的结果。

至今没有门槛的事,

我就没有见过不是奔着男女去的。

而奔着男女去的,

我至今也没见过不是以崩盘告终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