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我们常说懒死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夸张的词而已,没想到还真的有人能懒死。
父母究竟能溺爱到什么程度?
2009年年底,新闻上都炸开了锅,新闻都在宣传“溺爱是慢性毒药”,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那么多主流媒体有感而发?这还的从一个河南男孩杨锁说起。
杨锁他妈几乎是把他揣兜里养,吃喝拉撒全包办,精细到不行,一晃几年,别家娃都满地撒欢了,四岁的杨锁连路都走不稳当,因为不怎么下过地。
乡邻瞅见杨母扶着他学步,都觉得稀奇,杨母却一脸骄傲:“舍不得俺娃摔跤!”杨锁稍微一趔趄就嚎啕大哭,当妈的心疼得不行,立马抱起来,嘴里还念叨:“不学了不学了,都怪这地不平!”
就这么着杨锁彻底成了爹妈身上的“挂件儿”,一直到了八九岁,老爹抱不动了,还特地弄了个大箩筐,天天把杨锁挑在里头,来来回回奔波在田埂和家之间。
这份没边儿的宠溺,直接让杨锁错过了学本事的机会,他习惯了被人挑着,也曾羡慕过别家孩子满地跑,问过爹妈为啥自己不行。
得到的回答总是那么温柔又坚定:“爹妈是为你好,不受苦不受累,在家享福就中!”他那时小,似懂非懂,却也安安稳稳享受着这份不用操心的安逸。
家里本来就穷,爹妈常常咸菜稀饭对付,却想尽法子给杨锁顿顿弄鱼肉,他爹会把鱼刺仔仔细细挑干净,有时甚至嚼碎了再喂给他,就怕他呛着或者噎着。
而杨锁也养成了挑嘴的毛病,饭菜稍微不如意就直接吐掉,那时候农村可能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口肉,而他几乎每天能啃上两个猪油馍,这在旁人看来简直是神仙日子。
邻居实在看不下去,好心劝两句,说惯子如杀子啊,杨继春却当场发火,觉得自家孩子自家疼,外人少管闲事。
该上学了,本是娃儿学规矩、融集体的时候,可杨锁在家懒散惯了,到了学校,竟自称“杨德龙”,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跟同学有点小磕碰就吵闹打架。
老师耐着性子教他,说他其实挺聪明,就是得多动动脑筋,各种办法劝他作业写,杨锁哪听得进这些,反倒觉得老师欺负他回家就哭。
爹妈一听也不问个青红皂白,立马冲到学校跟老师理论,还振振有词:“俺儿饿了能不吃零食?他那么聪明,不写作业又咋了?”老师也实在是没办法,只能把他撂一边由着他去。
结果呢?杨锁在学校孤零零的,一天比一天觉得没意思,小学一毕业,他就说初中老师管得太严,不乐意再上学了。
而他爹妈居然也痛快答应了,觉得儿子已经够出息了,读不读书的无所谓。
爹妈一走,他就彻底“瘫”了
辍学回家的杨锁的日子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活脱脱成了家里的“土皇帝”,他心安理得地使唤着一天天老去的爹妈,从来没想过要体谅一下,帮衬一把。
1999年,他爹杨继春得了肝癌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就塌了,村里人都琢磨着,这下杨锁总该懂点事儿了吧。
谁知道丧事一过,他又回到了老样子,继续让他妈一个人伺候着,亲戚们劝他,好歹担起点家里的责任,照顾照顾老娘,他却一点反应也没有。
他妈也没因此改变,反而觉得儿子没了爹更可怜了,越发由着他,地里的活儿、家里的事儿,全都自己一个人扛。
老太太积劳成疾,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有一次甚至直接晕倒在了田里,就算妈病成这样,杨锁还是麻木不仁。
他妈让他下地除个草,他理直气壮顶回去:“不会!”等他妈哭着骂他懒,他听烦了,居然还动了手,五年后,杨母也因为操劳过度跟着去了,那一年杨锁十八岁。
爹妈都没了,这个被彻底养废的年轻人,对过日子真是一窍不通,他妈妈的丧事,还是村干部帮着才办利索的。
之后他把家里还算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换成面包、饼干这类马上就能吃的东西,钱花光了就开始在村里要饭。
乡亲们看他可怜,也时常送些肉啊菜的,可他懒到啥程度?宁可让新鲜的肉菜在墙上挂到发霉变臭,也不乐意动手做来吃。
他堂哥杨德玉实在看不下去,先后给他找了好几份活儿,工地上、饭店里、当保安,指望他能自己养活自己。
可杨锁呢,没一个能干长的,不是嫌苦怕累,就是偷懒耍滑,社会可不是他家,没人会惯着他这臭毛病。
除夕独自在破房去世
到最后杨锁把自己彻底“锁”回了那个破败不堪的家,他捡别人扔掉的烂东西填肚子,甚至懒到在屋里随地大小便,家里臭气熏天,村里人从他家门口过都得绕着走。
不知道他啃着别人扔掉的烂苹果时,会不会偶尔想起十几年前,他爹天天给他买回来的香喷喷的猪油馍?
2009年底,河南遇上了少见的大冷天,大雪把路都封了,杨锁蜷缩在家里,为了取暖,他把家里能烧的东西,从椅子到床板,一件件都扔进了火堆。
等这些都烧光了,他也再懒得出门去拾掇点柴火,快到年三十了,堂哥杨德玉想着上门看看他,于是提着饭菜上门。
推开门却看见杨锁披头散发,裹着件军大衣,早就在屋角没了气,面前是一堆烧尽的灰,那年他才二十三岁,法医后来鉴定,说是饿死的。
“懒死的呗”,这是当地老乡对他这条命最直接的评价,一个二十出头、手脚齐全的年轻人,在太平年月里居然会这么走了,真是让人唏嘘。
杨锁的悲剧,他自己固然有不愿改变的毛病,可要往根上刨,他爹妈那份沉得能压死人的爱,无疑是把他往绝路上推的主要力量。
他们打着爱的旗号,亲手夺走了孩子学本事、长见识、犯错、尝试、担责任的所有机会,最后让他连最基本的活下去的能耐都没了。
孩子就像小树苗,总得经历些风雨才能扎下根、长得壮实,要是一时心疼就给它挡住所有风霜,这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没了庇护,哪能扛得住外头的风吹雨打?
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2021-11-26《把自己懒死的“中国第一懒人”杨锁,究竟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