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
原标题:26年法援路上的温暖坚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
每天早上8点,郭玉生都会准时出现在县法律援助中心。这几天,他正忙着为几起婚姻家庭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起草诉状。
今年59岁的郭玉生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一名法律援助律师。26年来,这位生长于大山、扎根于大山的普通律师,扎根基层传递法治的力量和温情,先后3次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2022年6月,郭玉生响应司法部号召,请缨参加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组织实施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被派遣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开展志愿服务。
刚到延川县不久,郭玉生就承办了一起因见义勇为引发的纠纷案件。延川县的赵某某因抢救落水未成年人而溺水死亡,被认定为见义勇为行为,赵某某家属要求对方给予补偿却遭到拒绝。当事人找到延川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该中心指派郭玉生承办该案。
“见义勇为的善举,应该得到妥善解决。”郭玉生说。庭审中,他阐述了诉讼请求:一是赵某某的行为确属见义勇为,应予以鼓励和褒扬;二是被告方在本案发生时不存在任何过错,不对其进行过多苛责;三是要求被告承担的是补偿责任,而非赔偿;四是10万元补偿数额,是基于案件具体情况,并兼顾被告的家庭经济状况,借鉴同类案例而主张。法院最后判令被告酌情补偿原告8万元。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定履行期过后对方并未履行义务,郭玉生和同事继续代理申请强制执行,协助执行法官制定执行方案、提供财产线索,最终,8万元执行款全部到位。
回想起承办的第一个法律援助案件,郭玉生依然记忆犹新。那是一个从陕西来平顺打工的断臂小伙,因一次下坑采矿受伤而截肢。出院后,公司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绝望之时,小伙找到了郭玉生。郭玉生来到地处深山的矿点取证,为案件胜诉赢得先机,最后公司支付小伙6万元赔偿款。
明年郭玉生就要退休了,如今他依然在法援路上步履不停。26年来,他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依法维护了受援群众的合法权益。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