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或&福来

THE HOSTS

阿或(右),福建本土文化生活杂志《homland家园》设计总监,隐郊咖啡吧(ENJOY LOUNGE BAR)主理人,服装品牌Ginger Studio主理人。FLY福来(左),电子音乐制作人,卡奇社成员之一,与阿或共同经营ENJOY酒吧,家里还有一只14岁的猫“扁豆”。




原本独立的书房拆除了一道墙之后,

整个公共空间变得开敞,

每一面窗外都是绿意葱茏,仿佛身处植物园。

房子装完之初,阿或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有的以为她搬到了山里,更有甚者,看到餐厅外巨大的棕榈树,以为她又去了泰国度假。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竟然搬进了一个115㎡城乡结合部的县城小区里。

曾经在城里的生活非常惬意,离工作的报社50米,离自己的酒吧200米,上班、生活步行可达,阿或根本没想过改变。直到前年,母亲确诊了阿兹海默症,她才决定搬回来与父母成为前后栋的邻居。


原来的开敞阳台被封上改造成餐厅,

这面窗外的风景极具迷惑性,

让他的朋友以为她在泰国度假。

眼前这个被自然包围的家,位于福州市下辖县的闽侯县,这里开车20多分钟可到达市中心,更像是城郊,三层的高度让自然刚好把外部嘈杂的环境隔离。

窗外的植物如同邻居一般,阿或天天和它们打照面,数着窗格看餐厅前的西府海棠慢慢长高,看书房外植物惊现一只鲜艳的毛毛虫……餐厅左侧的豆花树在前年9月一场巨大的台风中被拦腰折断,一度以为已经死掉了,没想到第二年又生长起来,她不禁感慨植物强大的自我疗愈能力。




书房与客厅之间辟出一片区域用于阿或办公,

虽有矮柜相隔却视线贯通,整个公共区域流动而开敞。

住进来以后,阿或坦言自己变得更“宅”了,大概是靠近大自然总会让人松弛。那颗小叶榄仁生长速度惊人,一年后高过窗台一米,越长越高开始露出一些空白,能看到楼下的路人。前阵子她想种一棵填补空窗景,最近盯上了香樟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两年后窗外的葱茏。


小叶榄仁在春天掉叶子,

舒展的树干形态被书房的窗框“裱”成一件动态艺术品。

它的长速惊人,一年后高过窗台一米,

越长越高开始露出一些空白,能看到楼下的路人。

前阵子她想种一颗填补空窗景,最近盯上了香樟树,

甚至已经开始想象两年后窗外的葱茏。




法国的古董圆桌和来自法国设计师Charlotte Perriand

设计的1970s中古椅,中古飞碟吊灯共同构成温馨的餐厅,

享受着三面环景的最佳区域,

这里也是阿或招待朋友们的首选地。

走进家里,老木头散发的温润气息让人很快沉静下来,充满时光感的中古家具琳琅满目,包豪斯风格现代简约的线条与混凝土的原始粗粝感碰撞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仿佛阿或给人的感受,“又酷又温暖”。


装修中产生的意外也被阿或保留在了家里,

工人凿墙力度过大露出钢筋,

多出的金属质感反而让她感觉挺酷。

福州本土建筑事务所東形西見的设计在阿或的口中是一次很妙的改造,“原来的格局被完全颠覆,他们把一堵完全没想到的墙给拆了,主卧和次卧完全分离,相互不打扰”。设计师从原来的四室一厅跳脱出常规格局,将客厅、餐厅、书房、厨房等公共区域集中并完全打开,主卧、客卧、音乐室等私密房间入口分散,将动线分流。

原来的阳台封起来被纳入室内,考虑到三层的隐私,并没有采取落地窗景。设计师打破餐厅和厨房绑定的常规观念,将餐厅移至阳光最好的窗景位,三面被自然环抱。




画面由左至右:

图1:客厅里的Space age风格的

中古不锈钢茶几自带酷酷的未来感,

与家中充满年代感的老木料形成强烈的风格对撞。

图2:设计师在进门区域辟出一片开放式厨房,

原本的厨房改为先生福来的音乐工作室。

窗外的植物随季风投下时间的光影,而屋内那些中古家具的包浆与裂痕,同样在讲述时光的故事。这来自于福建当地人深厚的福神崇拜信仰,在他们眼里,时间久远的东西具有神性。“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植物在生长,人在变老,东西在变旧,真的很伟大”。

这种对于时间的敬畏,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审美。“入坑”中古家具对于阿或而言,仿佛是注定的。7年前阿或收的第一件是一把经典的墨绿色蛋椅。如今位于C位的蛋椅与窗外绿意,让书房变成了家里的第二客厅。




画面由左至右:
图1:柔软的蛋椅除了是阿或和朋友聊天八卦的区域,

也是猫猫阿扁喜爱的角落。

图2:阿或的爸爸也是个老文青,

送了一套莫言的书作为阿或的乔迁之礼。

如果说家具用于定调空间风格,那么艺术品更能体现主人的品味。家里各个角落都被阿或艺术家朋友的作品填满,有的是朋友送的乔迁之礼,有的是她日常看展买的心爱之物。由于阿或从事的是本土文化杂志的工作关系,本能地会关注福建在地的作品,身边则聚集了很多创作者朋友,做陶艺、刺绣、摄影等各个领域。

阿或还有个癖好,喜欢收一些意外偶得的东西,厨房吧台转角处那个破碎的陶艺作品“破月亮”,餐桌上的咖啡壶都是好友Tamara烧坏了的器皿,统统被阿或回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心头好”。“这很像一种天意,神跟人一起合力完成的东西,反而很吸引我”





画面由左至右:

图1:厨房吧台转角处破碎的陶艺作品“破月亮”,

是好友Tamara烧坏了的器皿,

统统被阿或回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心头好”。

图2:客厅背景墙旁这张3.3米的长凳来自于

1907年英国博物馆的公共长凳,

与3.4米的背景墙极为契合。

原先阿或淘到一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木工柜,

她便转给朋友,一想要看这个柜子,

她就会去朋友家串门。

图3:长凳上的作品为艺术家朋友马良创作,

自18年前马良赠予后,

跟着阿或辗转搬了5次家保留至今。

待在她家稍久一点,便会发现梁顶上蹲着的民间镇宅小神兽、一群书中间的小宝塔、洗手台上冒出个红色葫芦、卫生间里三个高高低低的泰山石等一系列风水小物藏在空间的各个角落。步入中年,身边的朋友们纷纷开始信命、信风水,阿或自诩也是个“迷信的中年人”。


家里装好以后,

修道的朋友告诉她洗手间最好门上挂红色和金色的山,

找遍全网都没看到合适的,她干脆自己画了几幅。


在40+的年龄段,阿或的生活是别人眼中的另一种人生,但却是她心中锚定的理想。一边是赚不了大钱但充实的文艺工作,一边是不断创业折腾养活自己的艺术理想,一对无限接受新鲜事物的父母,一个在相处上同频的理想化伴侣。




画面由左至右:
图1:阿或每天醒来就会趴在卧室的床上晒背,

吸收自然能量,

艺术家赵冰的作品挂于床头,给空间装点春意盎然的氛围。

图2:原本主卧与次卧共用的前场区域

被纳入变为主卧的独立入口,

相邻的次卧变小后,便划出一个小型衣帽间。

以前住在城里,阿或周末会回爸妈家吃饭,饭后和爸爸老姜喝上两泡茶,聊自己的生活、想法,甚至不避讳谈论死亡,当两人聊起琼瑶给丈夫拔管,居然达成了高度一致的看法。他们通过多年的茶话完成了认知迭代,“我爸说我是他人生中唯一的知己,最好的朋友。”

一开始搬家时,老姜看到浇筑的梁和柱子很惊诧,问她家里还没有装修完怎么就搬进来了,到如今带着自己朋友来到女儿家中很骄傲。这些年她还带着老姜喝起了咖啡,学会了网购。从执拗抵触到开放接受,70来岁的老父亲的变化,在阿或看来是她多年来“Pua”的结果,她发现长期持久的沟通是有用的。




厨房往外移至公共区域,

原来的空间则变成了先生福来的音乐工作室。

从家里下楼一两分钟即可到达父母家,这种距离是阿或与父母划定的边界:靠近,但不重叠。每天下班直接拐到爸妈家吃个饭,他们散步经过阿或楼下,先打个电话问方便与否,再上来喝杯咖啡。下班回到家中从餐厅望出去,阿或看到二楼爸妈家里点着灯,心便安了。

“我一直告诉我爸,我把我的生活过到最好就是孝顺,你把你的晚年生活过到最好,就是爱我。彼此不为对方操心,这就是爱对方的方式。”


两人对异地父母养老达成默契,

福来每年抽出1/3的时间回青岛陪伴父母,

回到福州后便与阿或在一起共享家庭时光。

“进入长久的婚姻以后,偶尔分开一下会很有新鲜感”,

近几年来,阿或觉得自己的婚姻质量反而变高了。



摄影 | 李迪

文 | Manni

编辑 | 冷面

设计 丨 dake

视觉助理 丨孔钧达

导演、剪辑 | 61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是否曾从家中植物获得灵感?如有相关经历,能否分享一个与绿植互动的故事片段?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举家五口迁居森林,巴西建筑师的野奢乌托邦

这对夫妇花4年改造了一座60岁的泡泡屋,欢迎入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