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个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中,诗赋创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考生们必须精准把握字韵,避免犯讳,以展现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这也就是此著作《礼部韵略》由来。
《礼部韵略》最早的雏形可追溯至宋景德四年,由丘雍等人奉敕编撰,原名为《景德韵略》。它全篇约为九千五百九十多字,删繁就简,注释精炼,专为举子们应对诗赋考试提供便利。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这部韵书在景祐四年迎来了丁度等人的重修,正式更名为《礼部韵略》。
丁度等编撰者们,深入研究前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据当时的语言实际和科举需求,对韵部和字词进行重新编排与注释。
他们摒弃了《广韵》中大量生僻晦涩的 “奇字”,使《礼部韵略》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迅速成为举子们备考的必备宝典,深受士子们的欢迎与推崇,其影响力也逐渐超越了科举考场。
绍兴三十二年,毛晃对这部韵书进行了增修,使其收录的字数增加至一万二千八百多字,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此后,淳熙年间又出现了淳熙《礼部韵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珍贵的韵书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散佚,原书已难觅踪迹。直到 2009 年,命运的转盘将它带到了江西南昌的一处古玩市场。那天,酷爱淘宝的王先生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古玩摊位间,几本泛黄残损的古籍映入他的眼帘。
翻开那古朴的书页,精妙的书法跃然纸上,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凭借着对文物的敏感和鉴定知识,王先生意识到这些古籍绝非等闲之物,便果断将其收入囊中。
经过专家们的仔细鉴定,这部古籍被确认为北宋时期的官方书籍《礼部韵略》。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文物界和文化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2013 年,这部历经磨难的《礼部韵略》在北京匡时秋拍上以惊人的 2990 万元天价成交,被南京图书馆珍藏,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礼部韵略》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渊源和稀缺性,它展现了宋代官方字体的端庄与雅致,笔法上受唐代楷书影响深远,起笔多露锋直入,收笔轻顿成小三角,竖画劲直且棱角分明却不失温润,较颜体少了雄浑之气,却多了几分清朗之韵。字形呈偏长方形,无欹侧取势,完全以识读为宗旨。
这部韵书的流传经历堪称传奇,从北宋时期的科举考场到民间的辗转流离,再到如今被珍藏于图书馆中,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