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党的执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次就深化基层正风反腐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考察安徽时特别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省委始终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主动担责尽责,定期研究部署,常态化抓紧抓实,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省纪委监委坚持人民至上,每年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选准小切口在全省推进专项整治,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特别是2024年以来,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安排和省委工作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超常规大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决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蝇贪蚁腐”,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彻底根治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瘴痼疾,通过一项项整治、一个个案件、一件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强化责任落实 协同联动打好整治攻坚战
“入住10多年,房产证终于办下来了!我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近日,涡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对安置房小区“办证难”问题进行回访时,家住华都小区的安置群众王丽君捧着刚到手不久的“大红本”高兴地说。
安置房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省纪委监委扎实开展安置房分配环节专项整治,会同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专班,全省共立案1037件、处理处分1497人,追缴挽回经济损失3.69亿元,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82万余套,有力推动解决群众办证难题。
群众期盼处,就是正风肃纪反腐发力点。十一届省委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以实际行动守民心护民利——
2021年,省纪委监委紧盯执法司法、养老社保、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医疗医保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四聚焦四整治”专项行动,全省共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4472起5675人,处分1255人,推动整改问题1.01万个;
2022年,聚焦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若干方面突出问题深入推进“1+N”专项整治,配合省委扎实开展重复举报专项治理,省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督办群众来信,推动化解信访积案508件,全省累计接访群众7.9万余人次、阅批群众来信13.7万余件,我省在全国信访工作考核排名从第14位跃升至第2位;
2023年,针对教育医疗、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等方面问题,部署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查“蝇贪蚁腐”,靶向施策,推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在全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省上下迅速行动,拉开了一场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整体战、攻坚战——
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实地督导,其他省领导带头赴基层调研督导,狠抓分管领域专项整治,各市县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行动、一贯到底;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全力以赴,各级纪委书记知责尽责、挺膺担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包联督战,以县级为“主战场”,顶格推进、全面发力、协同作战;
省直各相关单位立足职责、积极参战,教育、农业农村、民政、水利、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抓本级、带系统、管行业、促基层”的工作机制。
全省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落实、凝聚工作合力,构建了“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联动体系,超常规大纵深推动集中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严查“蝇贪蚁腐” 为人民而战让群众有感
纪检监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所在、使命使然。
省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整治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殡葬服务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安置房分配、农村供水保障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办案是最深入的监督、最有力的震慑,也是开展整治的关键一招。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办案带全局、促破局,全面起底问题线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深挖个案拓展类案,以雷霆手段惩治“蝇贪蚁腐”——
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2897件,处分1215人;
查处贪污侵占集体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流于形式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6953个,立案3581人、处分3206人,涉及村级“一把手”3238人;
查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突出问题945个,立案545人,处分410人;
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0550起,促进广大干部为群众办实事;
2024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58万件,处分2.4万人,移送检察机关999人。
一组组数据,释放出惩治“蝇贪蚁腐”的明确信号,彰显出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坚定决心。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孩子吃得更放心、反映问题有人管、办起事来更方便,与往年就是不一样。
“现在学校食堂有十几名员工都是本校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到校园餐制作,现场监督食品安全。孩子在学校吃得好,我们也就放心了。”谈起全县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带来的变化,寿县花园小学一位学生家长向督查走访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校园餐”是“良心餐”,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会同教育、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动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升级中小学校食堂2341个,惠及460余万在校中小学生。
集中整治是为人民而战,要让群众真正受益、可感可及。开展集中整治以来,7.95亿元涉案财物被退还到群众手上,780余万群众喝上“放心水”,54.8万户安置群众住上新房、圆了安居梦,14.63亿元中小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拖欠款被“清零”,22.25亿元医保资金被追回,2385家医疗机构实现医学影像和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为群众就医减负增效......省纪委监委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抓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的15件具体实事、省委省政府实施的50项民生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真情真意回应群众关切。
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收检举控告、初次举报、重复举报同比分别下降29.1%、26.2%、40.9%。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健全维护群众利益长效机制
春耕时节,广袤无际的皖北平原上,清澈的灌溉用水在田埂间汨汨流淌,滋养着绿油油的小麦。阜南县王化镇卢寨村村民向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现在灌溉设施都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没水浇地了。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种地省心省力!”
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根本在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是重要抓手。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管、工程招投标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以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贯通融合“查、改、治”一体推进,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健全纠风治乱、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针对多发性、系统性、同质性问题,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管理漏洞,推动地方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查找薄弱环节,放大以案促改促治叠加效应。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涉及面广、项目繁多、专业性强,问题易发多发,省纪委监委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扎实开展村组资金清底、村级合同清理、村级债务清算、乡村小微工程清查等工作,稳妥有序推行“组账村管”,清理整改问题合同3.78万份,规范管理村民组集体资金6.8亿元,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25亿元。
按照“个案深治、类案同治”的思路,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强化分类整改,推动个性问题点对点解决、共性问题面上整改,实现从个案清除向系统施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去年,肥东县纪委监委对该县某社区党支部原书记侵占闲置校舍操场、违规建设豪华住宅等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后,合肥市纪委监委在全市推进乡村闲置学校资产清查整治,截至目前已推动排查乡村闲置学校1460所,整改违规改造改建、不规范出租、私自占用等问题361个,追回追缴资金2326万余元。
将整治成果体现到为民服务的成色和质量上,认真查找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督促案发领域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进改革,实现阶段性专项整治与常态长效管理相统一。宁国市纪委监委系统整治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市民政局制定出台《宁国市乡镇(街道)敬老院财务管理办法》《宁国市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修订完善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指导意见及44条考评细则,进一步规范机构运营管理。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大事实事,也是一场持久战,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聚焦县级以下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持续深化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对“微腐败”惩治力度,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推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